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督考网 -> 考绩工作 -> 十大项目 -> 垂直单位  -> 正文垂直单位

市气象局2015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安排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来源:温州督考网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基本情况

2015年工作目标和进度计划

权重%

1

温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

上级气象部门与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续建项目(2013年开工,2014年底结顶,计划于2016年竣工)。将建成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业务及配套设施用房20000平方米,总投资20368万元。

1.基本建设:完成土建及水电安装,进行二次装修、总图(包括景观绿化)、水土保持、智能化安装、空调系统、电梯设备、机械停车和防雷装置等工程项目的施工。

2.专业设备:3季度前完成七大现代化气象灾害预警平台招标并启动建设,年底前完成预警平台50%的工程量。

3.完成2015年度投资额4000万元。

15

2

气象现代化建设

目前(2014年底)我市已建自动气象观测站、船舶站、农田小气候站、大气成分观测站等气象综合观测系统348套,部门间气象监测、视频监控设施共建共享551套。目标是到2018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

1.印发《温州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2015年主要建设任务的通知》,分解落实年度建设任务,明确牵头和配合单位,合力推进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

2.推进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2015年全市新建和升级改造气象综合观测系统77套。

3.贯彻落实《温州市气象监测设施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推进气象、海洋、环保、公安等部门气象监测、视频监控、显示屏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在2014年的基础上共建共享设施增加到750套。

4.科学编制《温州市气象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平阳国家观测站业务楼、泰顺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推进洞头、永嘉气象预警中心项目建设;瑞安气象预警中心启用,乐清观测站附属工程竣工。

15

3

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全力以赴做好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强化面向党委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提前量,提升气象与多部门集成联动的监测预警中心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全年不出重大责任性事故。

1.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面向市委市政府“3+1”亮点区块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针对性气象保障服务。

2.深化气象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信息传播接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四个全覆盖”建设,按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实施办法”要求和建设指标,指导各县(市)达到创建标准考核要求。

3.推进气象信息惠民服务。完善气象与广电、通信运营商和相关媒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重点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在“温州讲坛”安排一次台风防御知识讲座,在市委党校开办一期气象防灾减灾专题培训班。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和全国科普日等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15场,发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材料3万份。

15

4

“三农”气象服务

充分发挥气象在“三农”服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和业务科技能力,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1.编发《2015年温州市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深化瑞安“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启动永嘉“三农”服务专项建设。

2.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今年重点针对油菜、种粮、杨梅、甜瓜、瓯柑和设施番茄大户以及农业精品园共7大类480多农户开展直通式服务。

3.深化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加强气候变化对特色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完成永嘉楠溪九龙坞白茶、瑞安甘蔗、乐清铁皮石斛等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指标体系和品质评价模型。

4.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将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体系纳入政府新农村考核要求,完成35个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利用与乡镇之间的视频系统,落实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通报制度。

5.开展农业气象实时监测,实现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性、实时性、多时效、定量化、精细化的农业气象信息收集,为提供针对性服务建立技术支撑。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网站内容和功能,强化关键农时、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定量影响评估服务,完成设施番茄、瓯柑、早稻服务预案研究并开展针对性服务,每项预案均包括关键期阈值、气象灾害、应对措施、服务提示等内容。

15

5

生态环境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以气象科技为支撑,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监测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气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趋利避害和全方位保障作用。

1.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温州生态环境气象综合监测基地(特种气象观测站)项目建设。

2.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服务,全面开展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并建立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深化生态环境气象服务,重点强化霾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向公众发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和霾天气预警。与环保局联合开展空气质量指数试预报。

3.指导推进各县生态环境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及生态气象保障服务。

4.强化生态气象创新团队建设。开展浙南沿海赤潮、农业冻害防御、农业气象服务、温瑞塘河水污染等方面的气象领域研究。

10

6

“五水共治”气象保障服务

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化、长效化的气象保障服务机制,助推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1.提升城市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暴雨灾害预警。重点强化“五水共治”重大工程施工安全和城市管理针对性保障服务。为市区中央绿轴地下开挖工程、城市防洪防涝等建设提供气象风险预警保障服务。

2.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温州市城区积涝隐患排查、暴雨引发城市积涝风险预警研究,开展市本级、永嘉“暴雨精细化监测预警工程”建设。

3.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水平,适时开展蓄水抗旱、活水净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的人工增雨作业,提高“五水共治”水循环利用率。

10

7

拓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积极拓展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针对性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产品,重点强化部门合作提高产业趋利避害效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寻求新的气象服务增长点,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市县整合联动、创新服务手段、加强部门合作、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努力提高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效益。

2.开发水库气象服务系统,开展飞云江流域降雨估测针对性服务,为珊溪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3.与电力部门开展合作,提供电力系统安全调度的雷电预警气象保障服务。

4.多渠道实现部门间气象观测资料的共享,完成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10

8

强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防雷安全管理

将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加强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防雷安全排查,建档立案,推进防雷安全隐患整改,保障公共安全。

1.按照上级部署和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完善气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气象安全准入标准,将气象行政审批内容纳入地方相应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和联合审批范围。

2.主动融入当地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细化气象行政审批标准、工作细则和行为规范,提升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温商回归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审批优化机制,优化网络审批便民服务。

3.深化全市“十大重点领域”防雷安全排查整治活动,加强高层楼宇与旧住宅楼、危化品与烟花爆竹和学校防雷安全的排查监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