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督考网 -> 政策文件  -> 正文政策文件

关于印发2016年度市直单位“亮点项目“汇编的通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4日 来源:温州督考网

2016年度市直单位亮点项目汇编

序号

报送

单位

项目

名称

项目概况

亮点特色

关键时间节点及形象进度安排

1

市纪委(监察局)

打造作风巡查“温州样本”

坚持把作风巡查作为改善发展软环境的有力武器,在去年首创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市直单位作风巡查和重点项目专项巡查,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不实、为官不为等问题。

1.巩固和拓展作风巡查首创优势,借鉴中央、省委巡视工作做法,创新实施市直单位作风巡查,利用3年时间实现市直单位巡查全覆盖,做到重点查处一批、从严整改一批,对面上起到警示作用,有效推动转作风、优环境。

2.突出常规巡查和专项巡查相结合,既开展全面综合的常规巡查,更针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重点项目开展专项巡查,做到灵活机动、精准发力、定点突破,发挥巡查工作“利剑”作用。

3.探索建立市纪委派驻机构片区协作机制,通过“联合监督”、“交叉监督”等模式整合力量,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作用。

1.组建6个市直单位作风巡查组,每年组织开展3轮巡查,每轮巡查对象一般不少于18家单位,着力发现并查处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力以及违反“六大纪律”问题。

2.组建6个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组,每组巡查2个县(市、区)或省级产业集聚区,原则上一年巡查村不少于8个,巡查乡镇(街道)和基层站所各不少于2个。

3.组建1个重点项目巡查组,对交通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专项巡查。

2

实施党员干部“暖心”工程

牢固树立“惩治腐败是成绩,保护干部更是成绩”的理念,立足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谈心提醒、信访谈话函询等方式,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使他们不犯错、少犯错,充分体现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的统一。

1.体现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对有信访反映的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或函询,做到在党员干部思想波动时“敲敲警钟”,在行为作风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扯扯袖子”, 在容易犯迷糊时“拍拍肩膀”, 实现廉政教育监督由被动转主动、由静态转动态、由事后转全程的全面提升,教育和挽救一批党员干部。

2.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综合效果。

3.鼓励担当、宽容失败、允许试错。严格执行《关于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1.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分层分级开展谈心提醒教育,重点突出三类人员:一是新提任领导干部,二是重点邻域、重要岗位存在较大廉政风险的党员干部,三是有轻微信访问题反映的领导干部。

2.组织开展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与对口联系县(市、区)、市直单位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谈心提醒活动,全年每人谈心提醒市管干部不少于15人次。

3.积极稳妥实施信访监督,对领导干部一般性问题线索,及时通过谈话函询方式处置。

4.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对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属于严格依照上级有关精神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私利的,按照有关规定免除相关责任,并形成容错免责的“标杆案例”。

3

市法院

 

企业金融风险司法化解深化项目

 

紧盯全市企业金融风险化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司法保障机制,深入推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企业担保链风险化解,切实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确保“僵尸企业”及时退出市场。

1.积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依法支持和规范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对外转让不良资产的行为,切实加大刑民交叉金融债权案件执行、异地法院首封金融债权抵押物协调和涉案房产强制腾空力度,努力提高金融债权案件实际执行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

2.通过依法支持国有担保机构“有条件地”为民营企业担保,加大慎用保全措施、保护借款展期、支持应急转贷力度等方式,妥善化解企业担保链传递扩散风险。

3.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创新推进破产简化审理、执行移送破产、企业破产风险处置、虚假破产行为规制等破产改革试点任务。

4. 依托信用建设府院联席会议平台,建立法院诉讼信用系统,进一步强化虚假诉讼、逃废债务、拒执犯罪行为打击和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

1.3月部署开展信用卡纠纷案件专项清理活动,力争全年办结金融债权案件超过1.5万件,结案标的超过300亿元。

2.5月完善金融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全面推行简式裁判文书制作改革,力争简式裁判文书适用率达到50%。

3.6月启动法院诉讼信用系统研究开发,大力推进审判执行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4.深入推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全年力争司法化解不良资产超过110亿元。

5.深化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全年力争破产清算与重整企业达到177家,全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4

市法院

庭审实质化改革项目

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思路,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1.强化庭前会议制度功能,在现有制度框架上,将证据开示、案件争议焦点梳理纳入庭前会议,并赋予庭前会议审查解决相关争议的实质性功能。

2.进一步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重点做好重大案件证人、关键证人、拒不认罪案件证人、证言反复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矛盾的证人的出庭工作,不仅在证人出庭案件数、人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法院前列,而且要充分发挥证人出庭对于案件质量保障方面的作用。

3.探索建立证人出庭联动机制和常态化机制,完善出庭证人证言采信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和伪证惩戒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隐蔽作证、重大案件关键证人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4. 探索证据裁判原则和疑罪从无原则实现途径,开展疑罪和证据审查认定标准调研。

5.大力推进当庭宣判制度,在做好轻微刑事案件、简易程序案件当庭宣判工作的同时,探索试点证据存疑案件的当庭宣判工作。

1.3月上旬选定三到四家法院开展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支持,推动公安、检察机关参与项目改革。

2. 4月赴成都中院等法院考察学习庭审实质化改革先进经验,探索制定符合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实际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方案。

3.5月启动高科技证人作证室建设,制定证人宣誓制度,设立证人作证台,安装单向玻璃和变声系统,开辟证人作证专用通道。

4.8月召开项目推进中期座谈会,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制定下步推进方案。

5.9月联合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出台相关会议纪要,促使庭前会议制度完善、疑案补证审查、公诉机关撤回起诉、证人联络与出庭保障等工作规范化。

6.12月对项目进行总结,力争在庭审实质化改革方面形成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市委和上级法院决策参考。

5

市检察院

公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认罪协商制度

公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认罪协商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轻微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在被告人认罪的前提下,由检察官与被告人以及辩护人就定罪量刑进行协商的一项诉讼制度。该制度有五个特点:一是只适用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对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暂时不适用该制度。二是被告人自愿认罪,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检察机关不得承诺从宽处理,从而强迫被告人达成认罪协议。三是有辩护人参与,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四是可以就定罪、量刑等问题进行协商,并在一定幅度内予以从宽处理。五是可以减少审批环节,简略审查报告制作,简化庭审程序等办案流程。

1.该制度系全省首创的改革举措。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七项重点司法改革项目之一,而公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认罪协商制度正是我市检察机关贯彻这一改革部署的具体实践,目前在全省尚属首创,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

2.该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办案效率,这对我市检察工作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市公诉案件数占全省五分之一,公诉干警的人均办案数也是全省第一,案多人少是长期以来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而在所有的公诉案件中,轻微刑事案件70%左右。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对轻微刑事案件适用更简化的办案程序,分流大部分的办案压力,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问题,并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办理复杂疑难案件,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3.该制度也是我市检察机关加强人权保障的一项重大突破。该制度实施后,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也将为其指定辩护律师,相当于所有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外来人员)的辩护权都可以得到充分保障,能够充分彰显温州文明公正平等博爱的城市形象,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

同时,该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因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而导致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是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制度保障。

当然,该制度要顺利实施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制度本身复杂,涉及刑事诉讼的方方面面,既有实体法又有程序法,如实体如何从宽、程序如何简化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二是制度实施涉及面广,包括公安、法院、司法局等单位需要沟通一致,才能确保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顺利推进,特别是所有轻微刑事案件指定辩护律师需要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三是制度保障需要同步研究跟进,如防止发生无辜者被迫认罪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问题,也是该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1.2016年3月前,开展公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认罪协商工作专题调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2016年4月前,选择部分轻微刑事案件开展认罪协商工作试点。

3.2016年6月前,在鹿城、平阳等检察院试点全面开展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指定辩护和认罪协商工作。

4.2016年9月前,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联合法院、公安、司法等相关单位制定市级层面的规范性文件。

6

市委办

实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优化工程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的抓工作效能的重要理念。在去年试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法的基础上,贯彻市委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战略部署,围绕打造“标杆机关”的目标,认真组织开展“三问自己·如何担当”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补短板、擦亮点、优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品牌,增强服务效能,以“主动、细致、精准、优质”的服务,推进市委日常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主动把全办工作放到更大范围来审视,以省委办公厅为标杆,以杭州等先进地区党委办公室为比追目标,认真组织开展“三问自己·如何担当”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补短板、擦亮点、优服务”专项行动,定期查找在工作理念、服务能力、精神状态、作风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定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补短措施,定期梳理放大服务过程中凸现的亮点做法,全面实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五法”(即“问题导向推进法”“限时办结落实法”“重点工作一线法”“处室责任首办法”“流程管理清单法”),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履行好参谋决策、督查考绩、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的职能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市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1.利用“领导讲坛、处长论坛、秘书练坛”等载体,每两月开展1次“三问自己·如何担当”、“打造标杆·如何做起”、“即办落实·如何体现”等主题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把“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的要求贯穿其中,把“造流程、优服务、求规范”的要求体现其中。

2.全年深入开展“补短板、擦亮点、优服务”专项行动,在领导层面,每季召开室务会议听取分管领导工作汇报;在全办层面,通过处长例会、处室例会,定期查找短板、梳理亮点,实行每月一汇总交流、每季一通报推进、半年一小结研判。

3.在深入查找服务短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机制和制度,如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办理制度、重大会议决定事项督办制度、公文限时办理流转制度、会议协调服务制度、办公信息化制度、基层观察点制度,等等。

7

市委办

创新实施 “三督三考”督考结合抓落实新机制

在我市近几年全面实施督考结合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温州“三大转型”、打造“三个城市”的新部署新要求,按照“温州发展短板在哪考绩就考哪”、“温州发展突破点在哪考绩就跟踪哪”、“温州发展亮点在哪考绩就延伸哪”的思路,从优化考绩法、创新督考结合载体入手,对原有督考体系优化完善,着力建立考核“补短板”、“促重点”、“争亮点”工作的新体系和以“加强媒体联动督”、“紧盯形象倒逼督”和“突出社会评价督”为主体的督查落实新机制,实现考绩由“考全面”向“考重点”转变、“考共性”向“考特色”转变、“考结果”向“考效果”转变,真正发挥考绩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

进一步丰富发展我市“考在即期”、“考在重点”的督考模式,使之成为温州市委市政府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把温州督查“三督三考”打造成为在全省党委督查系统抓落实的标杆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1.“考补短板促升位”。结合当前开展开展查找“短板”专项工作,把我市近几年发展中在全省排名相对落后的主要经济指标其它工作作为考核主要权重,形成鲜明工作导向,实行增量与增速考核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压力加码,鼓励各地争先进位。

2.“考重点求突破”。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作为考核重点,要求排出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设计好载体和项目。

3.“考亮点树标杆”。要求每个县市区排出3-5个、每个部门排出1-2个在2016年能干成、有可看性、在全省有影响的亮点项目,并作为县(市、区)和部门考绩的特色项目。

4.“强三督抓落实”。一是“加强媒体联动督”。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在现有《电视问政》、《新政聚焦》、“温州督考”公众微信号的基础上,与温州晚报和温州电视台分别合作推出《温州督考—进行时》和《现在督办》两大新载体,加强对全市“短板”工作的曝光整改、“重点”工作的跟踪推进、“亮点”工作的示范推广。二是“紧盯形象倒逼督”。对重点工作,根据所要求确定的进度安排,定期组织专项工作督查,紧盯形象进度,连续跟踪、一抓到底。对各地申报“亮点”项目,组织开展“比亮点学先进树标杆”现场观摩活动,看形象、看进度、看效果,互看互学互比,激励各地拉高标杆,争先创优。三是“注重社会评价督”。加大社会评价考核分数比重,把工作、项目责任主体的工作成效主要交由服务对象、群众代表评价,进一步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

 

1.2月上旬深入调研研究,着手谋划考绩法,并推出《温州督考—进行时》。

2.2月中旬,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申报谋划亮点项目。

3.3月上旬出台考绩法和审定亮点项目,并将亮点项目纳入市直单位和县(市、区)考绩内容。

4.3月下旬组织开播2016年首期《电视问政》,并谋划推出《现在督办》小型直播节目。

5.6月、12月分别组织召开“学先创优树标杆”现场比学观摩活动

6.12月,组织年终考评活动(包括“比绩亮绩”汇报测评、各方评价等)。

8

市府办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新项目

以贯彻落实《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为抓手,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助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推行政府大数据平台集约化建设、集中化管理模式,有效杜绝电子政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破解部门间信息孤岛、业务协同难题。推进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争取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1.2月底前,制定下发年度工作要点。

2.4月底前,完成政府大数据平台架构顶层设计,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3.10月底前,全市统一、共建共享的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初步建成,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实现市、县全覆盖,网上便民服务应用得到广泛推广。

4.12月底前,大数据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9

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

“确保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作”是徐立毅书记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我们要全面抓好保税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整改、提升,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做好项目宣传推介,加快企业招商,力争10月底前实现封关运行,为我市广大外贸企业提供家门口的保税服务。

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我市首个国家级海关保税监管场所,它的封关运行将填补浙南地区没有海关监管区域及高级别保税监管场所的空白,为提振外贸经济、建设时尚之都和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3月底前,完成保税物流中心各项设施的整改和提升,确保一次性通过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组织的国家正式验收。

2.8月底前,出台招商扶持政策,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争取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

3.10月完成封关运作前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10

市委组织部

“红色动力工程”建设项目

坚持以习近平同志对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挥实质作用”的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增强凝聚力、助推生产力、提升服务力”的要求,抓好组织覆盖,建强党组织,培育“双强好书记”,探索实现“党建强、发展强”要求的新方式、新途径,着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红色动力”,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批示精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非公有制企业发挥实质作用”,关键点在于要让党建工作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动力。实施“红色动力工程”,能够迅速抓住两新党建的核心要素,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举措扎实。

二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要求。我市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发展动力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这种转换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党建方式必须着眼新形势、新要求,同步跟进、及时调整,通过“红色动力工程”继续发挥好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归根到底是要进一步塑造党的组织功能,发挥好党的政治功能。“红色动力工程”有助于两新组织党建从单纯的党务范畴拓展到党建范畴,从党组织系统内部的整合转型到社会系统间各种资源、各种力量的整合,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四是有效充实温州基层党建红色系列组合拳。“红色动力”可与“红色细胞”“红色基金”“红色阵地”等载体一起成为红色系列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1.2月,召开非公有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座谈会,邀请全国知名党建专家参与研讨,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2.3月,制定“红色动力工程”实施意见,并在市县两级确定200个示范点。

3.4-6月,推广“四化联动”抓覆盖、“两单一评”、党建需求库等做法,夯实“红色动力工程”基础。

4.5-8月,推进“双强好书记”队伍建设,力争培育10名市级“双强好书记”,并落实相关政策待遇。

5.6-10月,探索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推进党员服务智能化,并推广自主党小组建设,激发工作活力。

6.全年,督促抓好党建工作意见征询制度落实,增强出资人党的意识。

7.全年,继续推进党建公积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新建10个党建公积金、5个党群服务中心。

11

市委组织部

干部精准选育“三大工程”

着眼于温州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市干部工作的实际,2016年将有针对性实施干部选拔培养“三大工程”,即,实施“百狮遴选”工程,遴选100名左右政治可靠、能力过硬、敢闯敢干、尽责担当、群众公认的“狮子型”干部,并统一纳入市管后备干部管理;实施“百牛识别”工程,掌握100名左右忠诚可靠、埋头苦干、实绩明显、群众认可的“老黄牛型”干部,创造机会培养使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接力工程”,按照“选苗子、搭梯子、定位子、压担子”的要求,在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一是百狮遴选、百牛识别和年轻干部接力工程是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的有力抓手,能为市委“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格外关注“老黄牛型”干部,注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培养使用,让实干者有劲头,让埋头奉献者有盼头,让老实人不吃亏。

三是改进年轻干部遴选方式,在坚持递进式培养前提下,探索破除干部成长“隐形台阶”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

四是结合三类干部的精准培育,进一步加大干部“下”的力度,准确锁定一些干部的“负面行为”, 动真碰硬调整一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1.4月,完成“百狮遴选”、“百牛识别”工作。

2.6月,实施年轻干部“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选拔一批副县级年轻领导干部,预备一批近期可提拔为副县级年轻领导干部的人选,储备一批着眼中长期使用,具体分75后80后85后三个梯次的后备干部常量(储备75后正县副县后备干部100名、80后副县正科后备干部100名、85后正科副科后备干部100名)。

3.8月,制定“学干一体、实战历练”计划,根据三类干部的不同情况,加大点派到吃劲岗位的力度,点派到“三重岗位”(重要工作、重点难题、重大项目)作为攻坚专员,点派到基层一线、上级机关、改革试验区等进行历练。

4.10月,建立三类干部库,统一纳入市管后备干部管理,作为重点对象跟踪培养。

5.全年,认真抓好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和治理为官不为《实施办法》两个政策文件落实,定期对“下”的情况进行盘点,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力度,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12

市委宣传部

构建“清朗”指数评价体系,树立网上正能量“风向标”

温州互联网“清朗”指数(WPI,Wenzhou Postive  Index)系在微信传播力指数(WCI)理论基础上创新性引入“内容系数”、“管理系数”、“信用系数”三项核心系数,强化对网络传播内容质量的评估,从而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可信的互联网媒介传播内容评价体系。

1.互联网“清朗”指数对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影响力做出全面科学的量化评估,系全国首创,具有创新性和社会价值,使得网络空间更加文明有序、理性平和,极具推广意义。

2.树立“内容胜过形式,质量高于数量”的理念,使“清朗指数”成为网络新媒体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以排行指数的“清朗”换取网络空间的“清朗”,实现正能量良性循环。

(详见附件1)

1.1月份试发布国内首个互联网“清朗”指数。

2.4月底前完成指数运作机构“温州市互联网研究中心”机构报批手续。

2.5月底前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互联网“清朗”指数进行学术研讨,形成成熟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并在我市推广。

3.6月底前,推出试行“黑榜单”。

4.7月底前,完成“清朗”指数系统软件的研发。

8.10月前,对“清朗”指数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配套的运作机制,并向全国推广宣传。

13

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网上点单平台

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丰富文化礼堂内容活动,推进文化礼堂服务供给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送文化”、“送服务”。文化礼堂文化服务以网上菜单形式实现点对点对接,即将市、县、乡镇街道等各级层面,包含“新青年下乡”等各类服务项目,统一纳入服务菜单,实现网上点单精准化服务。

完善服务机制,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网上点单平台”,让文化礼堂文化服务菜单上网,率全省之先,推动文化礼堂服务活动实现精准服务和按需点单。

1.建立“网上点单平台”。3月底,构建初步框架并试运行; 4月底,完成建设;

2.细化服务菜单,3月中旬,编制完成2016年度《农村社区文化礼堂服务菜单》,形成市县乡镇街道三级菜单服务体系。

3.激发文化需求。年内,推动“文化走亲”、“村歌大赛”、“征文大赛”等活动,树立“我们的村晚”、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榜样”等文化礼堂活动品牌,推动文化礼堂“动”起来、“亮”起来、“响”起来、“活”起来、“厚”起来。

14

市委统战部

统战五大特色基地建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统一战线资源和优势,着力打造统战工作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精准扶贫、服务共享、集智创新五大特色基地。

1.服务市委中心工作,紧扣“补短板创标杆”,助推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

2.整合统战资源,集中力量抓重点攻难点,凸显温州统战工作优势和特色。

3.以项目化推进统战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1-3月份,全面开展统战工作五大特色基地创建工作调研,全面掌握情况,制定工作方案。

2.4-8月份,整合全市统战资源,全面推进五大特色基地创建。

3.9-11月份,召开市统战工作特色基地创建工作现场会,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创建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12月份,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开展创建成效验收,筛选谋划下一轮统战特色基地建设。

15

非公经济人士“青蓝接力”工程

紧紧抓住温州非公经济这一根本,切实加强非公经济人士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工作,培育温商精神,提升新生代创业创新能力,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为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1.率全省之先成立非公经济人士服务中心。

2.继续探索完善非公经济人士评价机制,激励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3.着眼发挥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强化思想引导和能力培育,凝聚好新生代力量,弘扬好温商精神。

1.1-3月份,开展全市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调研,全面掌握情况。

2.4-6月份,配齐配强经济处和非公经济人士服务中心人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3.4-11月份实施“十名领军、百名骨干、千名创星”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计划。

4.7-11月份,发挥经济处和非公经济人士服务中心,完善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机制,对今年换届中拟作政治安排和社会团体安排的非公经济人士全面进行综合评价,做到“凡进必评”;对新生代企业家有重点地开展综合评价,把好代表人士队伍质量关。

5.12月份,总结项目完成情况,提炼经验查找短板,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16

市委政法委

平安建设督考项目

紧紧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创建较高水平的平安大市”目标,充分发挥市平安办职能作用,以完善机制、强化督考、严肃问责为切入,严防发生平安建设否决事项,减少平安考核扣分,扭转重点领域面貌,夯实平安综治工作基础,努力为在全省各市中“保6争3”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1.目标定位高:首次鲜明地提出“创建较高水平的平安大市”目标,并量化为“保6争3”指标;

2.督考对象全:对市直部门、县(市、区)、乡镇(街道)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督导态势。

3.任清单细:系统总结平安创建工作,分解年度创建任务,形成的“历年问题”“今年任务”“责任与考核”三张清单具体细致,操作性强;

4.督导方式新:市平安办每月牵头,通过先期明确、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每月自行开展明查暗访的结果进行复查,督促发现和整改问题。邀请市级媒体介入,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监督团代表参与对乡镇(街道)的监督检查,提升督导工作公信力。

5.结果运用实: 每月对督导暗访发现的问题和平安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测评、排定名次,向各县(市、区)、功能区、市有关部门双重通报、交办、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呈报市有关领导。严格督导结果运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市对县(市、区)、功能区和市有关部门的年度考绩之中。

6.问题追责严: 对乡镇(街道)督导结果实行每月排名,排名最后2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各个层面出现相关不良情形的,强化综治“一票否决”,从影响评优评先、年度考绩和工作问责入手,从重从严予以追究。

时间进度:

1.3月上旬,完成梳理“历年问题”、“今年任务”“责任与考核”等三张清单,下发《平安建设主要工作责任分解》;

2.3月份开始,每月对县(市、区)功能区和乡镇(街道)开展一次以上平安暗访,及时发现和有效督改各类问题;

3.4月份召开全市平安建设大会,完成工作部署;

4.4月下旬,基本健全并落实平安督查、暗访、考核和问责等一整套工作机制;

5.6月下旬开始,县(市、区)、功能区党委副书记每季度向市委汇报平安工作,党政一把手每半年向市委汇报平安建设整体工作;

6.2017年1月上旬,完成对各县(市、区)和功能区、市平安办各成员单位的平安考绩;

7.2017年3月,接受省对我市平安考核,为实现在全省各市中“保6争3”的目标奠定基础。

工作成效:
    1.县(市、区)功能区、市级部门和对乡镇(街道)平安建设的重视程度、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显著增强;

2.市本级和大多数县(市、区)在全省平安考核的位次显著上升;

3.影响平安建设的各类突出问题显著减少,相关数据指标明显提升;

4.平安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17

市委政研究室

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地方实践基地

按照中央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和市委政研室的核心智库平台作用,整合我市高校智库、民间智库、企业智库,形成“一核三库”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积极主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1.打造“一核三库”总部型核心智库网络。一是打造核心智库平台。二是整合高校智库网络。三是启动民间智库孵化器。

2.建设三支中心化的专家队伍。一是核心智库方面,市委政研室与市决咨委办公室高度整合。二是高校智库方面,联合在温高校创设联席会议机制,与高校共建一批共建共享平台。三是民间智库方面,拓展民智领域,吸纳各类民间研究机构和社会人士。四是企业智库方面,吸纳本地企业家、海内外温商及企业研究者、经济管理者来彼此交流互动,进一步搭建企业家智慧对接决策者需求的高效通道。

3.创设对应式的服务品牌。一是抓好课题研究服务决策这个主业。二是开展好咨询研讨汇聚建言的平台。三是理顺政策评估解读机制。

4.推动动静态的成果转化。一是全力打造内参平台。二是全力打造网站平台。三是全力打造互联网移动平台。

1.完善核心智库管理体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市委要求,结合“一核三库”特点和实际,推进核心智库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一核三库”智库体系管理体制。(6月前完成)

2.推进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把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智库建设重点,完善相关规定,实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评价制度,启动智力回归工作,努力汇聚全球温州人智力资源,实现从本地智库向跨区域智库的转型。(6月前完成)

3.打造决策咨询品牌体系。以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为导向,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聚焦温州“十三五”期间重大战略性问题,谋划温州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保增长、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等一批重大问题研究,共建一批地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机构),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的评估。(全年课题立项约50个,举行约12场活动,预计12月前完成)

4.推动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完善以调研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建立智库成果应用制度,加强智库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预计6月前完成)

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走出去,加强对外联系,学习国内外高端智库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外知名智库专家为温州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政策解读宣传,提升温州的城市形象、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年举行约6场活动,预计12月前完成)

6.完善管理体制,避免漏洞风险。健全课题招标和项目委托等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透明的立项机制,建立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资助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计6月完成)

18

市委农办(市农业局)

农村产权市场化交易

做实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新增由民营资本承建的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1个;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探索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交易政策,探索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他项权证;全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探索农房交易法律见证模式;启动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申报工作。

1.民资承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开创全国先河;

2.农房、农地抵押和股权交易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

3.农房交易法律见证可为规避交易风险探索新路;

4.农村产权交易所省内次例。

1.8月份前落实民资承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主体,10月份前正式开业;

2.9月份前出台村集体股权交易政策,11月份前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完成首单交易;

3.全市推开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年抵压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

4.6月份前完成首单法律见证模式下的农房交易;

5.6月份前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所申报方案,9月份前正式向省政府递交申请书。

19

精准扶贫

采取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致富奔小康,确保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实现低收入农户技术培训1.3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2000人,异地搬迁1.5万人,筹集社会化帮扶资金600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年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创新社会化大扶贫的体制机制,采取产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异地搬迁、金融帮扶、健康扶贫、财政补助资金折股帮扶、社会帮扶、低保兜底等8大精准扶贫举措,做到六个精准,避免低收入农户返贫,推进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1.6月份前完成低收入农户动态数据库更新,落实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

2.10月份进行全面自查和查漏补缺;

3.12月中旬进行全面抽查和年度工作考核。

20

市台办

创新开展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

当前,台湾青年人在台湾创业就业的平台不足、空间不够,需要向外寻求创业就业机会。而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赶超发展,急需引进青年人才、创业团队。为充分发挥我市对台开放工作既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成效,我办务实开展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把温州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使温州成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1.该项目工作既为台湾青年在温州施展才华,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又为我市转型发展招才引智、输入动力。

2.创新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实体机构,充分调动全市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青年创业园区的积极性,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提升支持台湾青年在温州创业就业的服务水平。

3.调动台湾青年骨干和青年机构推介温州,发动台湾青年来温创业就业,发挥“以台引台”积极效应。

4.出台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十大优惠政策,建设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十大园区基地,形成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十分钟步行核心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的所需所求,不断推出务实的优惠政策,有效创建示范基地,为台湾青年在温州创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优质环境。

1.3-6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体制,建成高效运作的工作团队。建立台湾青年项目跟踪管理和台湾青年就业扶持帮助工作机制,提升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水平。

2.7-9月,组织两岸青年设计工坊活动,推动两岸青年设计产品走向市场。

3.9月前,借助创服中心在岛内的人脉资源和平台窗口,在台湾各地开展专场推介活动。

4.10月前,创建台湾青年创业创新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启动实体化运作。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温州文创街区建设。

5.合理安排时间,联合台湾青年“筑梦温州”创业创新联谊会,在京、沪、厦等地举办台湾高层次人交流对接活动,吸引在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才俊来温创业就业、落户发展。

6.指导鹿城开展海峡青年文化节活动,在鹿城营造两岸青年创业创新氛围,打造文创街区,推动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1

市台办

启动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重要功能区

当前,中央将温州作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中心城市和两岸交流合作的示范高地来打造,省委省政府将温州示范区作为浙江对台开放第一平台。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重点工作和温州市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根据浙江省政府批复《建设方案》精神,示范区建设在六大功能区基础上,主要依托瓯江口和浙南两大产业集聚区,两岸产业化合作项目在此优先布局。根据大陆对台平台设立核心区普遍做法,我办计划建设重要功能区作为示范区重点工作推进,提升核心平台的集聚带动能力,创新对台开放体制机制,深化试点领域改革成果,引进台湾重大项目、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助推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1.重要功能区建设为温州全面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提供重大契机,为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2.借助机构力量,计划在瓯江口、浙南两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四至范围明确,土地利用高效、主导产业突出、功能配套齐全、管理服务规范”的示范区重要功能区,引领示范区各平台建设。

3.重要功能区建设带动向上争取相关国家部委和浙江省及省级有关部门实质政策支持。

4.加快制定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和目标管理工作体系。

5.通过重要功能区建设,提升对台开放平台的集聚和带动能力,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和成效。

6.组建示范区工作机构,加快机构落实、职责清晰、人员到位,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7.创新对台开放体制机制,深化温州改革试点领域对台开放合作成果。

1. 2月,启动台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示范区专题调研活动,借助两会时机向上争取政策。

2. 3月,召开示范区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省政府《示范区建设方案》贯彻意见等事项。

3. 3月,《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审议,分解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

4. 3月,与专业研究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示范区智库力量,研究示范区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等重大课题。

5. 4月,组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管理局。

6. 4月,走访瓯江口、浙南两大集聚区,协商形成规划重要功能区的共识。

7. 5月,规划建设示范区重要功能区,借助省级经济研究部门启动示范区重要功能区规划。

8. 5月,发动改革领域牵头部门梳理适用对台开放先行政策,参照中韩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研究对台优惠政策举措。

9. 7月,落实对台开放三年行动计划督查,调研考察市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建设示范区工作。

10. 9月,编制示范区重要功能区招商项目手册。

11. 全年开展示范区政策研究,向上争取四部委和省浙江省及有关省级部门实质政策支持。

12. 全年做好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各类推介招商工作保障。

22

市编委办

以点带面、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

认真贯彻落实李强省长重要批示精神,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实施力度,深化拓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工作,以政府职能“瘦身”、“转身”力促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力争使这项工作全省示范点,全国有影响力。目前已列入全省机构编制考核“一市一品”的项目。

完善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充实完善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将更多政府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接。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研究出台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和资金补助办法,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

实施第二批职能转移项目,优化职能转移程序,做好社会组织承接主体的遴选、推荐和工作评估;(全过程)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研究出台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和资金补助办法,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6月底前)

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组织发展潜力大、承接能力强的社会组织集中办公,培育政府职能转移示范典型;(6月底前出台相关意见)

在第一批、第二批职能转移目录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政府可转移给社会组织的职能事项,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温州政府职能转移“第五张清单”,并适时动态调整;(年底前)

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拍摄宣传片和宣传册,树立职能转移和职能承接典型;(全过程)

23

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

开展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制度试点;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制度组织实施。

1.积极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浙政办发〔2016〕14号);

2.促进民办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发展。

6月底前出台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制度“1+X”文件;11月底前组织实施。

24

市直机关工委

“三学三新”学习宣传活动

“三学”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规。“三新”即新举措、新平台、新机制。

一是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章党规;

二是推出新举措:运用“互联网+”的方式,选择重点学习内容,进行知识考试;形成学习宣传氛围,开展知识竞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重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改进。创新新机制:制订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建立党员学习、

党组织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工作责任制的考评机制,建立理论宣传工作机制。打造新平台:举办“先锋讲坛”,开展互联网+理论武装,整合部门学习宣讲平台。

4月份前印发活动方案,明确对象、内容、机制、平台、举措和要求;印发2016年机关党建重点调研课题方案;5月份前建立学习宣传平台,梳理完成知识题库;6月份开展知识竞赛;7-12月份开展考学;11月底前收集中心组成员理论文章和党员干部理论理论文章;12月底前评选优秀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12月份对所在党组织开展“三严三新”学习宣传活动;12月份对部门党委(党组)落实责任制进行评选;1-12月份举办“先锋讲坛”12期;12月底前建立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25

市委老干部局

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如何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探索方向,我局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的新模式,实践一键通与智慧社区的融合工作,把“一键通”打造成老干部的“民情E通”,为老干部提供快捷、便利、方便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坚持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不断完善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措施,将中央的精神要求与我市现有资源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真正做到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为温州老龄社会养老提供借鉴经验。

1.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构建“生活无忧网”。构建智慧养老服务O2O网络平台,以老干部“一键通”应急服务平台依托,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为老同志提供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日常照顾、康复护理、家电维修、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和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的服务项目。

2.利用智慧居家产品,构建“安全保障网”。依托物联网技术,给老同志安装远程血压仪、远程血糖仪、微语呼叫器、幸福手环、翼眼等智慧产品,实现实时视频,监控老同志生活起居、生命迹象探测、有事呼叫、紧急呼救、快捷通话、防盗报警、家电遥控、煤气报警、监护人员上门日志以及信息存储等,让子女在外也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家里老同志的情况,让老同志在每一个环节里都得到了最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3.探索互联网新手段,构建“精神慰籍网”。探索互联网新手段,建立为老服务文化平台,安装可视智慧产品,构建社区“三圈”等,使老同志得到全方位的关爱,以便更好的从心灵上融入现代社会,摆脱内心的孤独,享受幸福晚年。

26

市委党校

专家抱团谋发展,实践课堂出真知——温州市委党校教学“模块化”改革

针对市委中心工作,温州党校人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聚全省之智,为温州谋划,以“模块化”创新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温州的发展培育坚强的干部队伍。

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块化”运作,面向全省招才引智,引进省内的专家学者抱团为温州的改革发展研发教学专题,切实提高温州党员干部的能力与素质

2016.2.1—3.1,紧密结合温州市中心工作,确定2016年教学专题,设定教学要求与指标,面向全国、全省专家学者聘请授课师资;

2016.3.2—4.2,专题课件、讲稿审定完毕,选定5个以上紧跟温州实际需求的教学专题和3个以上教学模块;

2016.4.3—6.31,举办3期专题研讨班,“模块化”运作在主体班次投入教学应用;

2016.7.1—9.9,根据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形式;

2016.9.10—12.31,举办1期“模块化”专题研讨班、在各个主体班次落实模块化教学。

27

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方党史进校园的创新实践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温州地方党史并接受教育,编辑出版《漫说温州党史》,以“情景漫画+历史要点”的创新形式将温州的革命历史图文并茂地呈现,提高教育接受度和普及面。

全省首创以“情景漫画+历史要点”的新颖形式,将温州的革命历史图文并茂地生动呈现,让《漫说温州党史》成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历史读本,使党史教育入脑入心,补齐温州地方党史在青少年群体教育中覆盖不足的短板,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

7月30日前,形成征求意见稿;

12月31日前,印刷出版并赠送相关单位。

28

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温州馆)

以深化平台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内容,提升形象,加大推广,把党史知识的普及和党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温州党史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史宣教方式、拓展党史宣教领域。有效利用共产党员网这一全国性党员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职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温州革命历史和温州在党性教育方面的成果。

6月30日前,完成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宣传片制作,丰富“视频资料”版块;开通微信公众号。

12月31日前,增加“在线主题展览”、浙南党史胜迹介绍等相关内容;补充完善“党史人物”版块;加大“360度展厅”的推广和应用。

29

市文明办

“联创五化”考评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联创水平和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改善公共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两无三化”(无乱象、无污损、洁化、绿化、常态化)的基础上,创新举措,实施“联创五化”考评(美化、洁化、绿化、序化、亮化)机制,调整考评内容,改正考评方法,提高考评标准,扩大考评范围,严格考评奖惩,力争将温州打造成“美丽清洁的标杆城市”。

1.调整考评内容:将“两无三化”(无乱象、无污损、洁化、绿化、常态化)调整为“五化”(美化、洁化、绿化、序化、亮化)。

2.改正考评方法:采取“实地考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街道(镇)实施分类考核,分类排名,分类奖惩。

3.提高考评标准:梳理整合“六城”考评体系,拔高考核标准,共性问题联动解决,职能任务各出亮点。

4.扩大考评范围:对中心城区的考评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城中村延伸。

5.严格考评奖惩。加强常态督查、跟踪督办;将“五化”考评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适当提高分数占比。

“五化”考评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年终区(功能区)按考核总分列入年度考绩,街道(镇)按总分排名,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和整改单位。

30

市文明办

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主线,以践行文明行为为抓手,全力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提振“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两美温州”品牌,为温州打造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1.深化“文明出行”。开展“文明单位认管道路”活动,突出机动车“文明礼让斑马线”、行人“文明过马路”重点,教育引导市民文明驾驶、文明骑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文明排队,尤其是把礼让斑马线打造成温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深化“文明旅游”。倡导“文明与旅游同行”,规范景区管理、整治市场秩序、强化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大不文明旅游行为曝光惩治力度,培育人们守法旅游、文明旅游、诚信旅游的意识和习惯。

3.深化“文明服务”。结合“敢担当、树标杆”作风建设活动,在行政服务窗口、经营服务窗口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措施,不断提高优质文明服务水平。

4.深化“文明礼仪”。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等,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设文明礼仪大讲堂、文明礼仪讨论台等,引导人们遵德守礼。

5.深化“节俭养德”。开展“节俭先锋”网上行活动,定期展播先进典型;开设“文明用餐你我谈”平台,发动市民评议,培育文明用餐、理性消费的良好风尚。

3月份,举办温州市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启动仪式;制订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教育整治实施方案,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格局;部署开展“节俭先锋网上行”展播活动。

4月份,召开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建立文明旅游督查工作机制;在文明单位、服务窗口部署开展“认管道路”、文明服务活动。

及时开设文明礼仪大讲堂、文明用餐评议台等。常态化开展文明素质宣传教育、督导整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践行文明行为的强大声势。

31

市信访局

进京非访整治攻坚工程

近年来我市进京非访一直居全省首位,省委领导为此专题约谈了温州市委。由于去年上半年基数太高,虽经全力整治,2015年全市进京非访仍达132人次,占全省30.3%,是第二位杭州市的2.6倍。2016年,我市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综合整治信访秩序,全力把进京非访总量降下来。

1.温州信访形势复杂,进京非访一直高居不下,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非常关注。

2.非访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如果整治成效明显,可以为推动温州社会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3.非访整治工作,与确保今年G20杭州峰会全市信访形势稳定密切相关。

4.非访数量是平安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非访整治成果可以为建设较高水平的平安大市做贡献。

1.实现“开门红”,即在2016年前一、二个月确保非访低位运行。

2.实现“一季稳”,即在第一季度确保非访低位,形势稳定;

3.实现“全年少”目标,全面深化非访整治“十项措施”,进一步推动依法处理工作。对进京非访事项实行每件必督,紧抓不放,巩固成果,争取全市进京非访同比下降30%以上,坚决甩掉进京非访总量全省“老大”的帽子。

32

市档案局

村档乡(镇、街)管试点

为切实加强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村级档案工作新机制,在行政村档案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乡镇(街道)档案资源集聚优势,切实解决村级档案安全管理问题。进行“ 村档乡(镇、街)管 ”工作试点,总结经验,为全市其他地区提供示范。

村级档案是村级组织(居委会)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村民自治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其中经营承包、财务会计、土地林地流转和宅基地划分等方面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村级组织档案管理基础条件差、档案意识淡薄、人员不稳定,给村民利益造成直接损害。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村级档案,市档案局开展“村档乡(镇、街)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档案管理新模式。实行村级档案由本乡(镇、街)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提高农村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

1.调查摸底、确定试点单位:2016年3月,对各县(市、区)农村档案管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试点村名单。

2.制定计划、明确创建任务:2016年4月,制定我市试点工作计划,明确试点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

3.组织实施、完成工作目标:2016年5月—10月,市、县档案局联动,对项目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组织档案业务人员,对相关乡镇(街道)、行政村有关人员进行“ 村档乡管”工作的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完成试点工作。

4.总结经验、推广应用:2016年11月,召开现场会,由试点的村镇代表介绍试点情况,开展学习交流,总结试点项目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机制措施,将“村档乡(镇、街)管”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33

市档案局

掌上查档服务

设计建设温州“掌上查档”服务平台,提供用户查询已公开档案和与个人相关的档案信息;咨询档案业务及教育培训等事项;阅读档案精品典藏、档案编研作品等档案文化成果。

我市温商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长期在外的温州人有时为了查询一份档案,得专程从异地赶回。为此,我局推出“掌上查档服务”项目,市民用户可利用手机查询档案,特别是广大身在异乡的温籍人士,不需要回温州,在经商地就能通过手机便捷地查询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1.前期调查研究:3月份,征求用户意见,开展项目可行性建设调研;

2.完成平台建设:4-7月份开展“掌上查档服务”平台设计,完成平台建设;

3.开展项目试运行:8-9月份,开展“掌上查档服务”项目试运行,及时发现问题,作好改进,加以完善;

4.推广使用:10-12月份推广“掌上查档服务”平台使用,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手机查档需求。

34

市发改委

杭温高铁项目

客运专线,双线电气化,设计时速350公里,近期新建永嘉站至义乌站,长约183.8公里,投资约320.6亿元

该工程是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示范项目,是构建温州、金-义、杭州三大都市区的便捷快速通道,对温州意义重大。该项目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台州、温州等市,协调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

加快前期工作,列入国家、省专项规划,拿到项目路条(预可研通过审批),扎实做好工程可行性及支撑性专题研究工作。2月底将预可研上报省发改委,3月底前后组织技术审查,6月底前列入规划,拿到路条;7月启动工可及相关支撑性专题研究招标工作,8月份开始编制,10月完成初稿,11-12月修改完善。

35

省级天然气管道温州段工程

包括甬台温和金丽温天然气管道温州段工程。2016年内全面建成206公里管道以及16座场站阀室,全线覆盖6个县(市、区)和2个产业集聚区。年内实现温州段工程联网贯通,并向温州市区通气。

省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省主管网东干线和西南干线组成部分,两大干线在温州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后将率先向温州市区实现供气,并逐步向沿线具备接气条件的县(市)供应天然气,将彻底结束我市无管道天然气历史,是我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3月份,甬台温和金丽温管道沿线剩余管线和场站阀室进场;

6月份,甬台温190公里管线和金丽温16公里管线基本建成;

9月份,甬台温16座场站阀室建成,实现市区供气。

36

市经信委

企业精准服务工作机制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普遍较大的形势,建立“五帮一化”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落实政策、招才引智、机器换人、创业创新、政企对接,建立经常化服务企业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企业服务券、服务券电子交易平台、企业服务直通车、市场化整合重组、领军企业培育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等企业精准服务工作机制。

1.率先推广企业服务券,切实扩大惠企政策覆盖面。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企业服务券机制,改变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式,由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服务机构与国库进行结算的方式,扩大企业服务券使用范围,增加服务内容,促使企业需求和服务的精准对接。

2.率先建立服务券电子交易平台,切实推进市场化购买服务。开发电子交易系统,提升服务券发放、项目展示方面的便利性,授权市场化运营主体,以购买服务、评优奖励的方式,吸纳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项目列入服务券支付对象。

3.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创新开发企业服务APP,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通过网络途径收集汇总企业共性问题,建立高效的问题交办流转和跟踪落实机制,完善部门服务评价机制,优化涉企服务。

4.创新企业整合重组市场化机制,切实破解企业重组难题。在全省率先搭建企业整合重组信息平台,为有整合需求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培育一批为整合重组企业提供资产评估、法律财务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与资产投资管理机构、产权(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为整合重组企业引入投资主体。通过整合重组清理一批僵尸企业,化解一批风险企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5.创新企业分类培育机制,切实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措施量身定做、政策集中倾斜”扶持机制,整合有效资源,加大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的有效机制。

1.4月前完善企业服务券支撑系统、5月启动发放,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建立完善企业服务券工作机制。

2.3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主体,6月完善服务购买和年度评比奖励机制,提升平台服务内容,扩大平台服务面。

3.4月前完成企业服务APP上线,5月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机制,展示企业问题收集分析和交办服务情况。

4.4月确定一批整合重组社会服务机构名单,建立第三方工作机构名录库;5月与市资产交易管理中心、产权(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建立市经信委主管、市“三会”协管、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协助、社会第三方机构及有关其他单位紧密合作的全市企业整合重组工作机制;6月份出台企业整合重组操作细则,召开全市企业整合重组培训工作会议,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探索建立企业整合重组工作新模式;年底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完善、提升、推广企业市场化整合重组工作机制和企业整合重组的新模式;年底前,基本完成上报省政府74家特困企业清理帮扶处置工作;推进100家以上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基本完成50家金融风险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与优化配置;

5.实施《2016年领军企业培育工作计划》和《2016年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完成年度培育工作目标任务。

6.在全省率先建立可借鉴、可推广的企业精准服务工作机制。

37

市经信委

智能制造(机器换人)推进工程

紧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市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工作,促进传统产业减员增效提质,推进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规上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1.组织开展“一地一业一策”活动。努力推进乐清电气、永嘉泵阀、瑞安汽摩配、鹿城鞋革等4个省级机器换人行业试点(全省20个)。其他县(市、区)各抓1个以上市级重点行业试点。全年争取召开1场省级机器换人技术推广现场会,召开1-2场市级机器换人现场会,力争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机器换人”覆盖率走在全省前列,“机器换人”工作争取全省先进,力争获得省里土地指标和专项资金奖励。

2.优化机器换人服务机制。率先全省建立“8871”(帮帮企业)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网上服务平台,组织全市50多支专家指导组,在网上对企业的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进行咨询、指导和服务。组织专家深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现场解决遇到的问题。

3.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登高计划”。以乐清、永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和乐清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完善制定分类示范试点方案,引导信息技术与电气、泵阀、汽摩配、鞋革等重点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应用等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培育20家以上 “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首席信息官制度,率先建立两化融合水平动态监测库,力争我市两化融合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4.培育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提高我市主导产业装备水平,降低我市企业“机器换人”的成本。在全市建设3个以上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平台,组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培育提升20家有影响力的工程服务公司,力争2016年新增“机器人”应用1000台以上,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5.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计划。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组建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争取试点示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批智能制造平台入选省级平台,电气、泵阀、汽摩配、鞋革等4大行业R&D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

6.建立智能制造(机器换人)银项合作机制。与财政局、金融办、银监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好产业发展基金,率先在全省建立起智能制造(机器换人)银项合作机制,努力解决好企业智能制造(机器换人)融资难问题。

 

1.3月份起草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及2016年工作计划。

2.3月份建立委网站和委公共微信号上“8871”(帮帮企业)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网上服务平台框架。4月份开始运行。

3.4月份建立2016年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

4.5月份组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联盟,并培育申报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

5.5月份组织召开全市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工作现场会。

6.6月份制定全市智能制造银项合作工作机制。7月份组织召开智能制造(机器换人)金融对接工作会。

7.9月份争取在瑞安召开全省汽摩配“机器换人”技术推广现场会。

8.10月份组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专家论坛。

9.年底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总结提升,建立智能制造“机器换人”长效推进机制,确保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38

市教育局

教育管办评分离试点改革

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教育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项目将致力探索“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新格局。

1.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在管理、办学、评价领域的权责关系;

2.政府要把不该管的放给学校、放给社会,把该管的管住、管活、管好;

3.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4.社会第三方教育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经调研考察论证,本课题已于1月在市委政策研究室立项,争取6月出台政策文件,8月启动试点,12月完成课题报告。

39

中小学“四品八德”德育系列活动

根据中小学学校现有德育目标、任务和教育内容,实施中小学“四品八德”德育系列活动,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尊、敬人、乐观、执著”四种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八种德行的现代公民。

1.体现党和国家对公民品德的基本要求,满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2.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美德,落实养成教育。

3.整合课程,把握重点,精准发力,提高实效。

4.打造区域德育品牌。

6月前出台相关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突出重点,整合实施。下半年,深化研究,课程跟进,活动支撑;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年底及时总结,整改提升;扩大影响,初显区域德育品牌。

40

市科技局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2016年鹿城区、龙湾区(高新区)、瓯海区率先各规划建设1家规模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众创社区,争取年底建成1家以上市级众创社区。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众创空间25家以上,鹿城区、龙湾区(高新区)、瓯海区各建成4家以上市级众创空间,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乐清市、瑞安市各建成3家以上市级众创空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洞头区、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各建成1家以上市级众创空间。

到2020年市本级重点在市区(市级功能区)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众创社区,鼓励各县(市)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在4万平方米以上众创社区。2016年鹿城区、龙湾区(高新区)、瓯海区率先各规划建设1家规模在8万平方米以上的众创社区,争取年底建成1家以上市级众创社区。由若干个众创空间组成众创社区,推动众创空间向某几个特定区域集中,形成创新氛围较好、服务体系比较完整、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众创社区。努力做到一是营造舒心舒适空间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和人才;二是发挥孵化集散功能成为创新创业驿站;三是纳入全市创新创业体系给政策给支持。

1.2016年1月,制定实施《温州市2016年度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

2.2016年3月,筹备成立温州市众创空间联盟,召开温州市众创空间联盟成立大会。

3.2016年5月,举办2016温州市创客大赛。

4.2016年5月,受理、认定2016年度市级众创空间15家以上。

5.2016年下半年推荐一批市级众创空间上报省级备案登记、国家级备案登记(准确时间以省科技厅、科技部通知为准)。

6.2016年10月,培育、认定市级众创社区1家以上。

7.2016年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要求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报送众创社区和众创空间建设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强化评估,严格督考。

41

市民宗局

在全市宗教界建立“一场所一档案一策略”

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土地建筑合法性、宗教活动、消防安全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甄别统计,在此基础上拟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场所一档案一策略”要求建立数据库。

一是切实查明每一处宗教活动场所的基本情况,提高精准管理的水平;

二是建立完整的宗教活动场所工作档案,达到宗教工作数字化管理目的;

三是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达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效果。

1.1月初赴平阳等地进行调研座谈,设计全市统一标准的规范样本,并在全市民宗局长会议上进行部署。

2.各地对宗教活动场所违章建筑进行调查甄别统计,并形成工作数据;

3.各地对宗教活动场所基本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录入电脑;

4.6月底前完成部分重点宗教场所的数据采集,建立档案;

5.市民宗局组织人员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

6.为下半年度全省在温召开工作现场会做准备。

42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针对佛道教假僧假道乱象,宗教场所财务管理混乱及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不敢管、不会管等突出问题,找准切入口,创新载体,提高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水平。

一是列举几类比较突出的宗教违法违规行为,梳理行政处罚流程图,督促各地依法做好行政处罚案件。

二是对假僧假道、借机敛财、违规违戒等乱象,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项治理。

三是对信教群众反应突出的财务问题,遴选重点场所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1.2月份,召开全市民宗局长会议,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并纳入年终考核。

2.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情况检查,督促各地确保每个案卷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规范、处置适当,年终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审。

3.每月汇总各地对假僧假道、借机敛财、违规违戒等乱象治理情况,并在市局网站曝光。

4.按照一定比例遴选财务监督检查试点场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年底前出具审计报告。

43

市公安局

公安改革

贯彻落实省两办《关于全面深化浙江公安改革的实施意见》。

1.深入推进警务手段机制改革,提高预防打击犯罪能力水平;

2.深入推进公安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3.深入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水平;

4.深入推进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能力水平。

大情报应用提升项目,有效解决实战中“支撑很强大,主导不够强大”的问题;视频监控应用模式创新项目,有效解决自动检索和高效应用问题;服务金融改革机制创新项目,切实解决“减损止损”和“防止外逃”的问题;移车、驾考制度改革项目,重点解决交通管理服务便民化的问题;网上办事翻番、入网减扣分项目,重点解决“一张网”、“一站式”服务优化问题;监管医疗专业化改革项目,破解在押人员的医疗保障和安全问题;警辅人员管理改革项目,重点解决协辅警队伍的编制、待遇等问题;民警褒奖机制改革项目,重点解决引导有力、持续激励的有效措施难题;队伍管理责任体系改革项目,主要破解队伍管理“教育不入脑、监督不常有、侥幸心作祟”问题。

1.2至4月份,贯彻上级任务要求,部署实施年度重点改革项目;

2.5至11月,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健全每月汇总、每季通报机制,全力予以推进落实;

3.年底,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宣传成果。

44

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

应用物联网无线传感片技术,在巩固“人、房、车”管控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应用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管控覆盖面、改进管控模式、提升管控效能,将人、物、场所等治安要素逐步纳入管控的范畴,建立集全面感知、轨迹分析、智能控制为一体的虚拟化治安管控模式,最终使物联网治安管控体系成为一个规模不断生长,功能不断扩展,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公共安全生态系统。

将物联网技术纳入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有力破解了流动人口、出租房、电动车管理三大难题,同时大大减少传统警务工作模式对群众的干扰,实现控案、打击、便民三大核心效益,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1.1月份下发《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要点》;

2.4月份出台物联网安防小区建设方案、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并开工建设,至11月份进行验收;

3.5月份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广电子门牌工作,升级企业考勤方式;

4.全年开展物联网技术在特定人员、场所、物品管理方面应用;

5.全年实现全市流动人口发卡率达90%以上,纳入出租房门禁(含企业考勤)管控覆盖面达65%,力争达到70%,10人以上出租房“电子门牌”建设实现全覆盖,确保全市电动车登记备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45

市民政局

温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互联网和社会力量,推进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释放信息消费潜力,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二月份启动项目软件系统开发,同时确定在龙湾开展试点。五月份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十月份龙湾试点平台整体框架基本建成,选取部分街道启动上线试运营。

46

节地生态葬法改革项目

节地生态葬法改革是指推进骨灰安葬从占地墓葬逐步向节地生态纳骨堂(楼、塔)转变,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2016年,重点推进节地生态葬法改革试点工作,在11个县(市、区)和经开区各建设1座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覆盖所辖乡镇的公益性骨灰堂(楼、塔),逐步取代占地墓葬形式,体现殡葬事业公益属性。

节地生态葬法是新阶段殡葬改革的基本方向,与传统占地墓葬相比,节约占地面积、安葬价格低廉,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公益性骨灰堂(楼、塔)由政府投资建设,体现殡葬公益属性,发挥墓葬兜底保障作用。二是配套出台生态葬法奖补政策,引导激发广大群众选择生态节地葬法的积极性。三是逐步改革占地墓葬为主的被动局面,实现在葬法改革上从骨灰占地葬墓向节地生态墓葬的重大突破。四是结合“孝”文化主题宣传,倡导厚养薄葬,从转变群众观念的思想根源着手,引导生态葬法改革。

2016年,11个县(市、区)和经开区确保开工建设1座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覆盖所辖乡镇的公益性骨灰堂(楼、塔)。5月前,完成公益性骨灰堂(楼、塔)建设的调研选址工作;9月前,完成公益性骨灰堂(楼、塔)建设的审批工作;年底前,实现开工建设公益性骨灰堂(楼、塔)。

47

市司法局

推进法律服务企业危机救济和转型升级

引导律师做好企业重整重组和破产清算工作;鼓励律师积极开展企业危机救济、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培训、研讨,提升律师法律服务的层次与格局,推动律师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律师把握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提高法律服务电子商务能力,积极探索法律服务自身互联网+的可能;继续推动法律服务“温商回归”工作,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建设;引导律师积极服务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等方面工作。

探索律师业供给侧改革,在提升律师法律服务能力、推进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分工、做好律师行业自身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律师职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帮助企业化解危机、转型升级,助力温州经济赶超发展。

1. 2016年2季度指导市律协企业重整重组及破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对律师服务企业重整重组及破产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鼓励律师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创新资产包处置方式,化解企业风险。

2.引导律师根据业务特长、经济热点,创新研发ppp法律服务方案、电子商务法律服务方案、金融法律服务方案等服务产品,促进法律服务的标准化。

3. 2016年3季度探索商(协)会法律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继续与各商(协)会广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排骨干律师进商协会提供法律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温商遍及全球特点,依托连锁律师所的全球法律服务能力,构建全球温商法律服务体系。

4.2016年1、2季度积极支持 “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的创新,充分利用平台资源,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上市公司法务与温州律师交流研讨,学习最新法律实操经验。鼓励律师开拓视野,提倡跨界合作,共享资源,取长补短,促使律师行业加快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5. 全年力争律师参与企业发债、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等业务数量比上年增加15%。

6.与华东政法、浙大、厦大等知名高校联合办班,2016年上、下半年各选派1批中青年骨干律师回归校园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48

市司法局

公证数据保管

向全社会提供公证数据保管服务,确保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

电子数据具有方便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但电子数据同时所具有的难以取证、修改无痕迹、产生时间难确定等特点使当事人在合法权益受侵害时难以举证,最终导致难以维权。电子数据保管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所具有的输入时必须先经公证相应程序进入的特点决定了当事人输入信息的真实性,存入公证机构指定的服务器后所具有的当事人掌握可查询但无法修改的密钥,公证机构掌握进入服务器密钥这样双重密钥把控的特点有效确保所保存信息的安全。市政府数据云所具有的数据库本身安全特点决定存入的信息储存安全。公证机构作为法定证明机构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公证机构承担数据保管更能确保数据保管的证据效力,其低廉的保管成本费能确保提供的数据保管可全方位让社会各界普遍使用。是保护知识有产权的一个利器。

2016年年初即开始组织全市所有公证机构面向全社会提供数据保管业务。

自2月份起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强化宣传,力求形成全社会对数据保管的作用及意义的共识。

通过在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推广、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使用,努力发挥其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预防化解纠纷、服务民生、环境保护、服务金融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9

市财政(地税)局

“温州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贷款

本项目包含26个城中村改造子项目,拟申报国开行贷款专项贷款,申报金额约102.9亿元。

创新融资体制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贷款,该贷款期限长、利率低,将极大地解决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资金问题。

1.2016年4月底前完成贷款申报材料并上报国开行。

2.贷款获批后,建立市区两级交易结构,督促各用款主体,及时放贷。

3.加强专项贷款资金贷后管理,确保及时还贷。

50

市人力社保局

医保基金监管“铁网”工程

近年来我市医保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参保人数基本实现全覆盖,总参保人数达到758万人,医保定点单位达到1741家。与此同时,过度医疗、过度检查、串换药品、套取医保基金等医保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为遏制医保违规行为、堵住基金流失渠道,通过建立医保智能监管平台、落实医保医师制度、开展“红色旋风”专项巡查、加强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构筑医保基金安全运行“铁网”,为老百姓救命钱装上“安全锁”。

1.通过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事前提醒、事中警示、事后分析处理的全程监控,及时预警和阻止发生违规行为。

2.落实医保医师管理、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结算、委托第三方审计等举措,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抽调人力社保系统退二线干部组成 “红色旋风” 医保专项巡查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组成社会监督小组,作为日常稽查力量的补充,形成全方位巡查和监督体系。

1.12月底前,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市区三级、部分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锁药店基本覆盖。

2.6月底前,“红色旋风”医保专项巡查组完成市区所有定点单位巡查。

51

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

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在2015年率全省之先成功举办博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创业创新交流服务平台,充分释放民间蓄积的创业创新潜能,全力掀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

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打出组合拳,积极搭建创业创新项目展示、招商引智、技能大赛、就业招聘等集科技、创新、人才、投资为一体的交流服务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蓬勃发展。

1.10月底前,基本完成前期各项工作筹备;

2.10月底到11月上旬,进行宣传舆论造势;

3.11月18日―20日举办。

52

市国土资源局

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程及市区实施储备、做地、出让“三个计划”

通过协调国土部、省国土厅,努力解决全市重点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指标1万亩以上。

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温州市区发展实际需求,科学制定2016年度市区储备、做地、出让“三个计划”,并按期实施。

用地指标逐年缩减,保障矛盾越来越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城乡建设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积极主动做好稳增长促转型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履行好国土资源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责,突出计划指标投放重点与优先保障,通过包装一批国家、省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向部、省争取用地指标单列,有效破解项目用地难题。

探索市区土地要素共谋机制,切实提升市区土地资源要素统筹力度,完善做地、储备、出让机制,加快城市建设,实现统筹发展,推进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和区域连片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供应保障能力。

2016年12月底前,争取一批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获部、省批复下达用地计划指标。全面按“三个计划”完成项目。

53

市规划局

商办类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创新

随着城市增量土地走向极限,存量用地再开发将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常态。本项目是对我市商办类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在全省率先制定此类用地的再开发政策和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引导此类存量用地再开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首位度,也为我市全面开展“存量规划”打下基础。

1.“存量挖潜”。通过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充分挖掘商办类存量用地的空间开发潜力,提高商办类存量用地的使用效率,有效促进城市更新,突破用地瓶颈,提高城市竞争力。

2.“政策补位”。在全省率先制定商办类存量用地再开发政策,为我市商办类存量用地在土地使用期限内进行合理的更新提供政策保障,为此类项目审批提出可行性方案。

3.“深层探索”。为我市全面开展存量用地规划作有益的探索,为城市未来发展谋划新的平台,提供新的增长点。

2016年6月份完成前期调研、试点工作。

2016年10月份出台相关政策。

54

市住建委

市区城中村改造

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市区城中村改造。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市区主城区范围70个行政村的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问题是温州多年来阻碍城市建设发展的“短板”。随着市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温州“半城市化”现象将得到解决,重点工程可以加速推进,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同时将会有效提升我市的城市化水平

1.2016年计划安排新增整村签约任务9000户以上,完成16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以及6个区块的整村签约。

2.各区原则上要在9月底前完成上述签约任务,并在年底前完成旧房腾空和拆除。

55

智慧建管

建立智慧建管平台,分电脑版和手机版,对我市所有在建项目(含各县〈市、区〉)基本信息、管理人员、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平安工地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政府与企业监管信息的互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现场联动、数据共享、图像实时传输,将全市建设工地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平安工地等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实现监管及时高效并减少工作量,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化和数据化监管模式的首创。

上半年整合研发系统平台,下半年试运行并逐步完善功能。

56

市城管与执法局

城市增绿添彩行动

为丰富城市绿化彩化美化,2016年中心城区新建城市绿地400公顷,创建绿化美化示范路15条,建设提升精品游园52个,推广自然花境165组,彩化提升主要公园20个,推广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彩化率达到25%以上,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亮点。

通过城市增绿添彩行动,充分结合温州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加快从“绿在城中”向“城在绿中”发展,塑造城市四季多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和美丽空间,展现城市特色和内涵。

到6月,基本完成各项目前期工作且多数开工;到10月,各项目已开工且多数基本完成;到年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57

市城管与执法局

温州市区路灯节能改造

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市区路灯实行LED节能改造,完成温州市区路灯的LED光源改造,改造涉及路灯电缆更换、路灯安全接地改造、灯杆灯挑改造、路灯、单灯模块增装等。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市区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面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特别针对温州路灯电价较高的地区,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合同管理模式,即能节省地方财政资金,也能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目的。市区路灯全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其规模在省内居于首位,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计划在2016年5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及招标,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市区灯改造。

58

市交通运输局

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泰顺段工程

长57.5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投资108.8亿元。

项目建成可以实现全省陆域县“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2020年前建成。

4月底前批复项目工可,年底前开工建设。

59

市水利局

温州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从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利工程、水电、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

1.全覆盖,项目涵盖全市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水利工程,包括大中型水利工程、水电、小型水库工程等;

2.高标准,所有工程均按照省级相关水利工程管理标准逐一考核验收;

3.系统化,从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示范工程标准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60

温州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市场培育,到2017年,建立全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使用权)交易流转平台。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使用权),明确建设和管护的权责,并逐步建立起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租赁、转让、抵押等市场,发挥工程内在效益,以效益促管理。

2016年底前出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细则,初步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使用权)交易平台。

61

市商务局

境外经贸合作区提升工程项目

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升我市经贸合作区发展优势,打造境外产业集聚平台,为我市经济去产能、去库存、促转型搭建重要平台。

1.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提升工程。争取2016年新批一个国家级境外合作区,申报两个省级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保持在全国拥有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最多的城市

2.为我市传统产业 “去产能、去库存、促转型”搭建境外产业集聚平台,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3.为我市外向型企业境外发展提供重要平台,突破贸易壁垒、降低境外投资成本和风险,推动我市产品出口。

4.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搭建重要的产能合作平台,更好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互利多赢。

一季度:(1)配合商务部完成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申报国家级园区实地考核,等待商务部核准认定。(2)指导塞尔维亚商贸物流园启动申报国家级园区工作。(3)推进埃塞俄比亚康乐医药园区的进场建设,对铖丰镍业印尼工业园建设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提升发展。

二季度:(1)实地考察调研境外园区建设情况,对照申报条件找问题,补短板,启动塞尔维亚商贸物流园申报程序。(2)继续推进埃塞俄比亚康乐医药园区的建设,帮助解决进场施工,项目报批等相关问题。

三季度:(1)继续推进埃塞俄比亚康乐医药园区和铖丰镍业工业园的建设,指导园区的申报工作。(2)完成塞尔维亚申报国家级园区的相关材料并尽快上报。

四季度:争取实现一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获批,两个省级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申报阶段。

62

市文广新局

公共阅读服务改革发展项目

推进“城市书网”建设,新建10家城市书房,形成“三城一网”为核心、覆盖城区的“15分钟阅读圈”;深化市图书馆法人治理改革试点,规范理事会运行机制、成立基金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1.整合“城市书房、城市书站、城市书吧、城市知网”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城区公共阅读服务的全覆盖和内涵提升。

2.创新社会化管理机制,通过成立理事会和基金会,开辟社会资本投资、服务、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的新途径。

1.3月初,成立市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并正式运作。

2.4-12月开展2016“书香温州”读书节活动。

3.6月迎接文化部对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验收。

4.下半年推广经验做法,基金会开始募集社会资本,并投入公共图书事业。

5.8月份制定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城市书站管理规章,完善配送机制;改造提升市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城市知网)

6.年底前新建开放10个城市书房,城区城市书房总量达到25家。

63

市卫计委

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

我市为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项目的主要内容: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

2.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探索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

3.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医保差别化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创新医院院长选聘机制。

5.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双提升两下沉”工程,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建立预约转诊机制。

6.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医疗责任险改革。加快温州“健康云+”项目建设。

通过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单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首批8家试点医院4个病种15种手术术方式6月底前完成规范临床路径管理。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覆盖面。

2.推进运行机制创新。继续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建设,做好常用药品全面开展价格谈判集中采购,一年4次。拟于9月底前出台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配套文件。

3.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以打造省级医疗副中心为目标,深化医院学科建设年活动,提升市级重点学科服务能力,扩大县级医学重点学科的培育力度。推进30个重点学科群(重点学科)建设,选拔培养1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200名学科后备带头人。全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卫技人才600名。启动瓯越名医工作室建设。

4.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控制均次费用增长。城市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30%,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5%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5元以下,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

5.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和“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鼓励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建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实现县域内医联体对乡镇卫生院100%覆盖,并实际开展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县级医院10%以上中级以上医师在协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时间不少于30天。基层就诊比例达到60%,县域内就诊比例达到86%,市辖四区区属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增加5%。

6.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到12月底,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推广双向转诊和预约平台,开展城市医院专家号源下放基层医疗机构。

64

市审计局

“审计联网督改”工程

根据市委在作风建设“大整治”行动中提出狠抓问题整改的要求,结合审计署大数据全覆盖、省厅审计整改落实年等部署,通过对各个审计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开发和整合,将审计反映问题、责任追究、整改情况实行联网共享,使党委、政府、人大以及各整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督办审计整改和共同使用审计结果,有效遏制“屡审屡犯”,促进审计整改落到实处。

1.打通各类审计管理系统的数据关口,形成审计管理数据大集中,省内首次实现搭建多部门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平台。

2.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建议和移送事项逐一进行挂号,实行严格的整改销号制。

3.通过系统可以查询、管理、利用各类审计综合信息,形成部门联动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2016年上半年,完成改造打通综合审计对象库、审计整改督查系统和审计机关现有审计管理系统(OA)的业务流和数据流。下半年,完成各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录入和完善工作,并进行调试运行。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65

市环保局

“7+X”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

全面推进全市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皮革后处理、蚀刻、卤制品、铸造等7大行业共1493家企业为重点的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1.污染整治与产业升级同向共赢:通过重污染行业整治,明显削减污染物排放,倒逼推进温州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品质升级。

2.突破短板与树立标杆共推并进:紧抓重污染行业量大面广这个温州生态环保工作的明显短板,强势推进温州“7+X”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力争走在全省新一轮重污染行业整治的前列,树立污染治理标杆。

1.4月底前,制定出台温州市“7+X”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2.5月底前编制完成七大行业整治方案及整治技术标准。

3.6月底前,督促各地制定完成当地相关行业具体整治实施方案与年度工作计划。

4.12月底前,所有列入关停淘汰的企业全面关停淘汰到位;列入原地整治提升的企业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66

市体育局

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一期工程

占地约121亩,体育综合馆(体育馆,乙级,观众席5000座,包括热身馆、1000座的游泳馆)。

该项目造型新颖独特,按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为我市地标性建筑;通过开发S1线奥体站上盖物业地块,实现项目建设资金自求平衡,减轻财政负担。建成后具备举办全国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及国际单项赛事的能力。

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及钢结构施工,全面开展幕墙、屋面工程、水电安装工程、智能化工程施工,2016年10月竣工验收投用。

67

市统计局

建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统计监测体系

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评价体系,重点创建工业转型升级评价、新兴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统计监测制度。

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发展战略,创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评价监测体系,为我市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提供有效统计监测预警服务。

紧密跟踪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建立涵盖三次产业的工业转型升级评价、新兴服务业、现代农业统计监测制度,为全省、全国探索建立相关产业统计监测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1.5月底前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评价体系。

2.6月底前制定并完善高增长领军企业、产业平台提升、信息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统计监测制度。

3.每季度做好相关产业的统计数据测算工作,开展季度和年度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4.做好各类统计监测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

68

市林业局

森林特色小镇创建(仙溪铁皮石斛)

在乐清市仙溪镇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业、辐射休闲养生产业;实现主导产业产值4700万元,森林休闲产值1000万元。

1.国家林业局正式发文认定“浙江省乐清市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全国惟一的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

2.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3.单产效益好,是“一亩山万元钱”重要实现途径。

1.2015年完成立项,并经省林业厅审定。

2.2016年种植铁皮石斛500亩,辐射市域内3500亩。

3.2016年年底前做好省林业厅命名验收准备工作。

4.2017年迎接省级森林特色小镇验收命名。

69

森林消防体系提升项目

通过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森林消防队员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人员稳定、训练有素的森林消防队伍,确保所有森林消防队员都培训上岗,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森林火灾的能力。并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森林消防队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确保队伍健康发展。

1.森林消防队员做到培训上岗,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2.森林消防队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队伍稳定提供保障。

1.10月底全部完成上岗培训。

2.年底前先行在10支市应急森林消防队伍中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试点。

70

市海洋与渔业局

开展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

2016年争取国家海洋综合管理创新试点落户温州并尽早实施

海洋综合管理创新试点是一项国家级的试点示范工程。通过“海域使用+”的基本模式,暨海域管理在陆海统筹引导、资源集约和有序供给、资源使用全过程监管、空间差别化管控、资源价值调控、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六方面的创新试点,实现海域管理加长短板,延伸管理链条;加强薄弱环节,夯实管理基础;加大难度破解,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开发保护空间合理布局、开发方式切实转变,为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做出试点示范。

1.2016年1-2月对接国家海洋局,编写《温州市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实施要点》,确定创新试点主要方向和核心内容。

2.2016年3月编制《温州市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初稿)。

3.2016年3月-4月邀请国家海洋局相关司处、科研技术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等召开研讨会,讨论《实施方案》(初稿);征求市级相关部门、沿海各县(市、区)、功能区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4.2016年5月由市政府向国家海洋局正式提出在温开展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的书面申请。

5.2016年5-6月根据国家海洋局反馈情况修改完善方案,满足批复要求。

6.2016年6月底前争取国家局批复同意在温开展试点。

7.2016年6月-7月,成立温州市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配套政策出台前的基础研究及调研;分解落实实施方案,确定各地各部门责任分工、重点任务以及建设项目。

8.2016年7月-12月 逐步出台配套政策并推进方案实施。

71

市旅游局

自助旅游产业培育工程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自由、主动、深刻、艰辛和诗意”为特色的个性化自助旅游由小众逐步走向普及,从而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形式之一。自助旅游涵盖自驾游、搭车游、骑行游、徒步游等多种方式,是一种非旅行团的旅游活动。我市山水资源丰富,民俗特色鲜明,尤为适合发展自助旅游。

培育自助旅游泛产业体系,争取在自助旅游产品业态上全省领先,打造全省最先进的自助旅游城市,打响“中国自助(自驾)旅游名城”品牌。

1.2016年自助旅游经济占旅游总体比重超过50%。

2.丰富自助旅游产业业态,推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3.培育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社区、特色旅游村等新型自助旅游目的地。

4.构筑自助旅游智慧服务体系,提供全程(全域)自助旅游智慧化服务。

5.以自助旅游为旅游市场营销定位,举办以自助旅游为主题的相关节庆活动。

6.在全国率先试行自助旅游产业标准化。

一季度:部署落实试行自助旅游产业标准化前期基础工作。编制《温州市旅游交通规划》,开展《温州自助旅游体系》课题研究。培育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社区、特色旅游村等新型自助旅游目的地。

二季度:开展旅游景区创建提升活动。举办第七届中国(温州)户外旅游用品展。开拓G20峰会杭州市场,结合自驾旅游名城品牌启动浙江人游温州大型宣传推广活动。开展长三角城市、周边城市、高铁沿线城市等地以自助旅游为主的旅游推介活动。全年开展5次推介活动。

三季度:建成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智驾温州”等移动终端自助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免费WIFI覆盖区域,初步形成自助旅游智慧服务体系。举办以自助旅游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完成自助旅游营地(驿站)、特色旅游消费场所、特色旅游客栈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任务,召开自助营地(驿站)现场会。

四季度:完成改建或新增旅游停车位5000个,旅游厕所133座。验收命名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社区、特色旅游乡村等新型自助旅游目的地。

72

市粮食局

市本级新建焦下储备粮库项目

项目选址瓯海潘桥焦下,总征地面积约217.03亩,(其中建设用地约160.70亩,代征面积约56.33亩),建设14万吨储备粮库及配套设施。

1.该工程首次采用浅圆仓、平房仓混合仓型设计,比传统高大平房仓设计节约土地58%,达218亩;

2.创新设计应用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横向通风、多参数粮情、多介质防治、负压谷冷四项技术)和充氮气调、空调控温绿色储粮技术,设计研发智慧粮库智能仓储管控平台;大幅提升粮食四散(散装散储散运散卸)自动化作业水平和粮食物流识别追踪能力;

3.该工程作为目前全省最大储备粮库开工建设项目,对全市乃至全省解决当前储备粮增加、储备仓容不足问题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和新仓型建设的借鉴作用。同时,该项目由市、瓯海区合建,也开创了储备粮库跨区域联合建设和储备粮集中管理的先河。

2016年3月中旬完成设计招标;

4月底前完成立项;

5月底前完施工图;

6月底前完成监理与施工招标;

7月份进场桩基施工;

8月份完成创新、科学保粮工艺定型设计;

12月底前完成溪流改道工程;

2017年7月份完成基础工程;

10月份,主体工程结顶,中间验收,设备安装进场施工;

12月份,工程预验收。

73

市外侨办

深化文化留根工程

依托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进一步深化文化留根工程,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品牌,以期真正达到弘扬中华文化、认知故乡温州、涵养侨务资源的目的。

创新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举办形式,率全国之先推出“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摄影及形象设计特色营”,打造“武术特色营”、“中华厨艺特色营”、“青年商务营”等一批叫得响、有内涵、海内外认可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品牌,形成文化留根工程的“温州模式”。

1月向国侨办上报夏令营计划和申请办营经费。2-3月赴各分营调研夏令营筹备情况。3月筹划夏令营活动方案,开始报名工作。5月召开夏令营筹备工作会议、专题协调会议。6月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华文教育工作培训班。7-8月开营仪式,举办夏令营系列大型活动。9-10月制作台帐,总结上报活动材料。11月-12月完成经费分配。

74

市法制办

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为载体,完善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及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以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抓手,配备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建设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实现我市三级政府及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并有效运转。

1.调查摸底,掌握市直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情况(2-3月)。

2.开展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动员工作(5月)。

3.指导市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建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6月)。

4.建立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8月)。

5.检查各级政府及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10月)。

6.到年底,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及政府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12月)。   

75

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存在的范围界定不明确、制定程序不完善、审核审查程序不清晰等问题,逐步建立制度完善、规范统一、监管有力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体系。

一是编制审查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性、程序合法性的具体标准;

二是规范合法性审查流程,编制行政规范性文件收文登记、转办、合法性审查、核稿、签发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

三是创新审查方式,通过成立合法性审查专家组,借助专家组等外部力量,提高规范性文件审核质量。

3月份,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流程》;5月份,出台《温州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指导意见》;

6月份,成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专家组;

7月份,组织起草单位等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76

市安监局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创新裁量机制建设

安监系统虽有《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尚无相关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行政执法公平、公正水平不高,社会反响较大。温州市将率全国之先创新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处罚裁量机制,确保安监系统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

1.在全国、全省率先出台《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形成公正执法的裁量标准体系。

2.在全省安监系统率先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信息化。

3.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违法案件查处数和罚没款总额居全省前列。

3月底前制定出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6月底前完成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建设。

9月底前全市安监系统全部利用执法信息系统实施行政执法。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同比增长15%以上,全年不少于1150起,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不少于8万处同,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77

市人防办

承办浙江省暨温州市人民防空实战化演习

以军事斗争人防准备为牵引,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以城市防空袭下的人防应急应战行动为背景,以人防指挥控制、人防救援力量行动为演练重点,突出市、县、镇三级联动和跨区域支援,检验人民防空“五条链”建设成果,提升人民防空应急应战能力和实战化水平。

“五依托、五体现”:

1.依托人防各类指挥所,体现市、县、镇三级指挥协同;

2.依托人防“一网四系统”,体现信息化条件下人防信息网络一体化;

3.依托人民防空警报,体现市、县统控等多手段发放防空警报信号;

4.依托人民防空工程,体现人防工程平时与战时的功能转换;

5.依托人民防空专业队和志愿者队伍,体现各种救援力量消除空袭后果。

1.一季度,拟制实战化演习计划,协调演习力量,确定演习总体方案;

2.二季度,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部署任务,组织各种准备,进行实战化演习训练;

3.三季度,组织市、县、镇完成实战化演习。

78

人防工程建设监理丙级资质申请(变更、延续)及乙级资质审核快速审批创新

为快速、便捷办理省人防办委托下放各市审批的人防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丙级资质申请(变更、延续)及人防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乙级资质审核审批工作,对现行的人防行政审批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接得住”和“拿得稳”的基础上,尝试“办得好”和“办得快”。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更好地承接省人防办委托下放的审批事项,在市级层面就能“一站式”办理。

2.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市人防审批窗口通过“见章盖章”加盖电子印章的方法,通过省人防办公文传输系统,将加盖省人防办电子印章的许可文件和证书模版打印直接给企业,既节省企业赴杭州办理的经济成本,又节约时间成本。

3.有利于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审批环境,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1.二季度前,与省人防办沟通协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三季度试运行;

3.四季度正式投入运行。

79

市市场监管局

工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项目

打造注册登记微信平台,推行企业登记流程全程公示系统,实现“网上提交材料、网上智能比对、网上审查核准、网上核发执照、网上亮照公示、网上自动存档”的一条龙电子化登记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登记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以“互联网+”理念引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发“名称自助查重微信平台”,投资者足不出户,即可进行名称查重和申报,大大提升办事效率。

年内开通“注册登记微信平台”,推行“企业登记流程全程公示系统”,市民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随时进行企业名称自助查重和了解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相关信息。在该平台建立运行后,逐步增加企业信用公示、工作建议及问题反馈等相关服务模块。

80

市质监局

温州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园区建设

提升温州市检验检测能力,更好为“温州制造”产业质量提升服务;发挥全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优势,整合资源,集科技创新、标准研究、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咨询为一体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市质监局直属技术机构率先入驻集聚区,为建设温州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好基础

打造温州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温州制造”的能力。

1.6月前做好全市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及集聚区发展规划。

2.配合浙南科技城做好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可行性研究和扩初规划。

3.组织市质监局直属技术机构率先入驻集聚区,11月前完成项目立项、可研和开工前准备工作。

81

市质监局

电梯智慧监管预警终端扩展工程

在鹿城、瓯海、龙湾、开发区、洞头五个区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电梯上安装500台电梯智能物联终端,通过终端实现以下功能:

1.七大类困人、涉险故障自动报修、报警和一键式人工救援求助功能;

2.电梯主要运行参数实时查看、统计、回看功能;

3.轿内人员自动热源感应功能;

4.困人、故障电梯自动定位功能;

5.电梯故障困人自动语音安抚、提示功能;

6.故障原因自动记录汇总功能

1.保障安全,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自动向96333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发出报警信息,由处置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维保、救援分站点或专家协助团队,实现就近、高效救援,有效减少因电梯困人信息获取不及时或救援不及时而产生的电梯伤亡事故;

2.服务民生,提高故障电梯修复时效。当电梯在无人员乘坐时发生涉险故障,自动向维保单位、96333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发出报修信息,由应急处置中心监督故障电梯及时修复运行,有效防范因电梯故障修复不及时继续运行而产生的困人、事故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电梯故障停运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

3.创新监管,实现电梯智慧监管。通过物联终端发送的电梯运行参数和故障、困人数据,定期汇总、通报故障高发的电梯品牌、型号,维保、使用单位信息,分析故障高发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为电梯安全监管的决策部署、重点把握,采购招投标和百姓择优选择电梯品牌和维保服务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电梯市场优胜劣态的良性竞争环境,实现电梯安全大数据基础上的智慧监管。

4.树立品牌,为温州打造成为浙西南地区电梯监管大数据中心夯实基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大数据智慧监管设想,温州已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国第四个建成并投入运行96333电梯应急平台的城市,并有望成为集温州、台州、丽水等浙西南地区的电梯监管大数据中心,树立温州智慧城市品牌。物联网的推广应用能为温州在这方面提供实践经验,是打造这一大数据中心的工作基础。

在前期方案报批、资金拨付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争取在2016年7月底完成500台物联终端的采购招投标工作;2016年10月底完成200台物联终端的现场安装调试入网;2016年12月底完成300台物联终端的现场安装调试入网。

82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智慧后勤

推进“智慧大院”建设,完成一卡通系统、智慧安防系统、BA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办公用房图形化管理系统、视频会议互联互通工程、智慧餐厅等项目建设。重新设计和升级局门户网站,建成覆盖全市系统的办公OA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研发相关联的手机APP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打造集宣传平台、学习交流平台、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监督平台为一体的“网上管理局”,形成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面向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系统的“智慧后勤”项目,实现“指尖上的管理局”。

3月完成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并投用试运行。

4月建成电脑端办公OA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7月完成一卡通系统、手机端APP,智能餐盘系统投入使用。

12月完成智慧安防系统、BA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办公用房图形化管理系统、视频会议互联互通工程等项目。

83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

在市行政中心主要楼宇和大会堂屋面实施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预计投资近1000万元,装机容量1.06MWp,每年发电超过125万度,面积达10000平方米。并以点带面,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向全市各县(市、区)推广应用。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公共机构节能领域,全部经费由中标单位投入,既大幅较少财政支出,又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节能节约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政府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形象。

工程于2016年1月进场施工。上半年,有序推进支架、桥架安装,电缆、电气设备安装,监控系统安装,并网调试等工作。6月底正式发电。

84

市金融办

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和中小企业融资机制

深入开展企业金融风险处置专项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企业处置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处置工作效率。力争完成100家以上重点风险企业的处置工作,继续实现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降”。深入开展三批共17个重点镇(街)企业帮扶试点工作,全面落实A类企业组团保护,B类企业分级批量协调,C类企业整体处置,将风险企业处置服务工作机制下沉至风险发生的主要源头,充实完善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的温州路径,为全省其他地市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积极探索实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温州做法,加快推进政府增信项目落地运行。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业务进度,全年促进信贷投放20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逐步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范围,全年全市总保额达5亿元,力争达到10亿元。

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的温州路径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切实发挥政府增信项目实际作用,积极探索实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温州做法。

以季度为单位安排相关各项工作进度。

1.到2016年3月末,完成攻坚行动方案制定,任务的梳理和下达,相关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等各项筹备工作,同步开展风险企业协调帮扶和处置服务工作,确保处置工作持续推进。

2.到2016年6月末,完成30家重点风险企业的处置工作。

3. 到2016年9月末,完成60家重点风险企业的处置工作。

4. 到2016年9月末,完成100家重点风险企业的处置工作。落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业务,促进信贷投放20亿元以上。逐步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范围,全年全市总保额达5亿元以上。

85

市金融办

地方金融监管新机制建设

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为依据,按照“审慎监管、分类监管、协调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创新,探索建立以“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双峰监管机制,积极适应地方金融新业态,着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切实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

1.探索实施监管“负面清单”。根据法律、法规及部门权力清单等有关规定,以“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明确相关主体业务运营“负面清单”底线,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性,切实将监管外部推动转变为各类被监管主体的内在需求。

2.推进落实分类差异化监管。以不同主体的不同风险特征为依据,探索建立标准化、指标明确、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体系,以点带面推进监管评级扩面。同时,根据评级结果,对被监管对象采取差别化监管策略,有效提高监管效率。

3.搭建地方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推进温州市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二期开发,依托地方金融协调机制,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水平。

1.4月底前,完成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工作,并发布45家小额贷款公司市级评级结果(分为A+、A、B、C、D五个等级)。

2.6月底前,完成P2P等主体的风险排查工作。

3.9月底前,启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工作,在前期探索与研讨的基础上,视成熟情况出台相关主体“负面清单”,并研究相关备案承诺制操作规程。

86

市招商局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

制定出台产业招商协调工作方案,启动实施产业化招商新模式,建立产业招商组,发挥县(市、区)、市级功能区、科技城的招商主体作用,按照全市一盘棋,强化全市统筹,实现专业招商和精准服务,招引更多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温州。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创新招商新模式,强化招商信息、项目布局、项目推进的统筹,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势叠加。发挥好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招商主平台的作用,以及产业主管部门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按照专业招商与专职招商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产业精准招商,实现“一个拳头、一体发力”, 大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力促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1.3月份,建立完善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构建全市统筹、市县(产业聚集区)联动的协同招商,统筹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做好项目推进的协调服务;

2.全年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原则,分产业分特色谋划包装、论证一批具有长远性、引领性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

3.9月份,借力世温会举办招商项目对接专场,开展多形式主题招商推介,力促一批产业项目签约;

4.全年突出精准招商,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合力推进全市重大产业的招引落地工作。

87

市国资委

市属国有企业所属企业全面审计

按照国家审计的标准和要求,对14家市属国有企业下属的50多家所属企业实施全面审计,查找问题,整改提升。

对市属国有企业下属二三级企业的审计一般为企业自行组织的内部审计,容易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本项目实施的审计是市国资委联合市审计局代表市政府按照国家审计的严格标准和要求对所属企业开展延伸审计,重点是企业财务收支及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在全省范围内属首创,有利于通过国家审计发现作为国有经济运作主体的二三级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进行整改提升,促进国有经济更加健康地改革发展。

1.4月:落实审计经费;

2.5月:招投标并选聘审计中介机构;

3.6-7月:实施全面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

4.9月:督促各所属企业完成审计报告披露问题整改工作,并形成审计总体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88

国企投资项目后评价工程

在2015年基础上,紧紧围绕国企投资项目管理实际,结合不同企业功能分类,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一批投入运营的投资项目,明确若干财务评价指标和方向,指导相关企业组织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并将后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及项目后评价结果纳入企业年度业绩考核。

在14家市级国资集团均被定位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背景下,投资项目后评价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在我市国企实行不同功能划分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后评价,结合项目前期可研,分析具体投资决策、实施过程及运营效益,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与教训,并提出解决措施,能有效改善企业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为国企健康发展、持续在我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切实保障。这样连续精心组织投资后评价在我市国资领域是首次,在全省系统内也属创新。

1.4月:组织企业选择纳入后评价工作的投资项目,并商企业确定若干项财务评价指标和方向。

2.5月-9月:指导、监督各相关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3.9月:督促各企业及时总结后评价工作并报市国资委。

4.11月:组织专业人员对各企业后评价开展情况及各项目评价结果进行评审。

89

市审管办

基本建设项目线上线下双轨审批、全流程管理

1.线上线下双轨审批:申请人先将申报材料通过审批网上传给窗口,审批窗口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批意见告知申请人。审批通过的,申请人凭书面材料到窗口马上领取审批文件;需整改的,申请人按要求整改后再申报。

2.全流程管理: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每个环节、每个节点都记录在审批网上,如:申请人申报项目立项,发改部门受理后,系统记录了发改部门的办理情况和时间,审批通过后,项目又回到申请人,申请人申报初步设计审批,项目就到了住建部门,系统记录了住建部门的办理情况和时间,即:申请人—发改—申请人—住建—申请人—消防、规划—申请人--。

1.便捷高效。通过网上预审查,解决了因申请人申报材料不全而来回跑窗口的问题。时空上让申请人感觉是“立等可取”,等同于即办件。

2.切合实际。单一的网上审批,因目前对网上申报材料的真伪难以鉴定,审批部门担心个别申请人伪造材料骗取审批,所以多年来都难以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质性审查在网上完成,材料真伪的审查在窗口完成,就解决了审批部门所担心的伪造材料骗取审批的问题。

3.办理的全过程在网上公开,明确了申请人与审批部门以及审批部门之间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项目所处的审批部门及环节,全面掌握项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地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

1.3月底前,梳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事项;

2.4月底前,出台线上线下双轨审批操作规程,并对全流程审批系统进行试运行;

3.6月份开始实施台线上线下双轨审批;

4.8月全面实施基本建设项目线上线下双轨审批、全流程管理。

89

市审管办

涉批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

建立3张清单:

1.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对国家取消的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建立中介服务目录,不在目录之列的,一律不得进行有偿服务,一律不得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并对服务事项的流程和收费标准予以明确。

2.政府购买中介服务清单。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中介服务成果必须由申请人委托中介机构取得的,可改为由政府部门委托中介机构服务,编制政府购买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3.涉批中介机构目录库。凡是符合资质管理要求,在我市承接中介服务业务的,均汇总到中介机构目录,要记录每个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技术力量、服务业绩、收费标准及相关信用情况。把目录库在网上公布,方便业主择优选取。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招标限额以下)进行监督、管理。

1.全省率先对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切实减少审批前置,从根本上提高办事效率。

2.改申请人委托为部门委托,能提高服务成果的质量。因为是申请人委托并支付费用,中介机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可能偏离实际而满足业主的要求。

3.对涉批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打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规范我市中介市场。

1.3月底前,结合国家最近公布的取消目录,出台我市新的中介服务事项目录;

2.6月份,会同市编办,编制政府购买中介服务清单。

3.8月底前,梳理出我市中介机构目录,并在网上公开。

91

温州生态园管委会

三垟湿地一期公园PPP项目

项目总占地面积3.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岛屿约60个,总投资约40亿,主要项目包括湿地北入口工程、一期园路等瓯越民俗风情区项目。涉及丹东、沙河、张严冯等3个村的拆迁,征收面积22.89万㎡,安置面积41.65万㎡;征地面积约3600亩。其中三垟湿地北出入口工程用地181.9亩,建筑面积约1.86万㎡,总投资2.51亿, 2016年底竣工。

1.作为温州地区唯一一个拟打造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项目,体量大、投资大;

2.作为温州市第一个涵盖旅游及基础配套设施等综合型的ppp项目;

3.该项目是温州中心城市“三大亮点区块”项目之一。

1.整体工作:

2016年6月确定ppp投资商;2016年7月完成ppp项目协议签订;2016年8月完成ppp项目公司组建;2016年10月项目整体开工;2016年12月完成北入口建设。

2.拆迁征地工作:

2016年4月底完成丹东、沙河两个村的腾空,腾空面积约18.5万㎡;2016年6月底完成张严冯村的拆迁扫尾工作;2016年6月底完成一期范围内的土地统征工作。

92

黄屿世贸商业广场

黄屿世贸商业广场由温州生态园新宏地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位于黄屿A-41地块,项目用地面积约52.68亩,总建筑面积约152818平方米,总投资约14亿元,由住宅、商业、办公用房组成,集居住,购物、休闲娱乐、儿童天地、美食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本项目建设工期三年,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开工,计划于2016年12月份完工并验收。

1.该项目属于温商回归重点项目,且2015年被列为生态园2大亮点项目之一;

2.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温州新城首座大型高档城市综合体,完善黄屿片区的综合商业服务配套,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中心;

3.该项目的建成有助于提升生态园整体休闲、旅游、商业价值与品质;

4.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助推生态园月光经济发展。

2016年3月完成外立面施工;10月附属景观绿化工程完工;12月竣工,并完成验收。

93

市供销社

“掌上温州供销”电商平台进社区项目

通过“掌上温州供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的设立,形成布局合理,联结农产品产地(合作社)到消费终端的电商市场销售网络,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掌上温州供销”是全省供销社系统首家微商创业平台。

“掌上温州供销”电商平台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开设,将打通从基地到消费者的直接供应链,从而有效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控制上游基地,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健康、绿色、环保、有机的农副产品。

2016年全年建设20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

上半年完成10个,下半年完成10个。

94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深化住房公积金利民便民服务

2016年,我中心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工作大局,重点以利民便民为主轴,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实行便民利民惠民新政,扩大制度覆盖面,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打造综合信息查询平台,优化窗口服务举措,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利民便民服务水平。

通过梳理、提升、整合,综合施策,创建三个亮点:

1.住房公积金政策持续改善,有效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提高。至年末,新增加缴存职工6.66万人,缴存职工增加利息收入总额1.6亿元,制度向更多职工覆盖、缴存职工使用比率提高更多、职工购房使用受惠大幅增多。

2.住房公积金服务环境更优,标准化、规范化大幅提升。实施项目后,全市11个分支机构行政审批和服务的理念、礼仪、流程、制度等全面标准化、规范化,职工群众感受“星级”服务体验。

3.以信息化推进服务创新,更多提供互联网+、自助、移动的平台渠道。实施项目后,在群众办理住房公积金事项的“快捷、便利、宜人”上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标杆单位。

1. 10月底完成年度扩面任务的100%;

2. 12月底前完成公积金服务大提升;

3. 12月底前完成电子影像应用范围的拓展。

95

市总工会

“树标杆 促发展”职工创新建功行动

1.助推我市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树标杆促发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在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中广泛开展以“六比六赛”为主要内容的立功竞赛活动,参赛率保持在80%以上。在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城中村改造等领域推行分门别类的立功竞赛,创建一批“工人先锋号”,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2.助推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打造职工众创空间。围绕“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规模以上独立建会企业职工参与率70%以上;举办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30场次以上;新建市级职工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20家;各级职工技术服务队和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不少于100场次;职工岗位创造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不少于1000项;职工合理化建议10000条以上。

3.针对我市高技能职工人才缺乏的实际,把职工素质提升融入人才强市战略。组织1万名职工和工会干部参加技能和专业培训。同时,组织100场以上职工流动讲堂,1万名以上职工参加。组织5万名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搭建职工岗位成才平台,评选100名“职业技能带头人”,开展名师带徒活动。

4.创新工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在继续做好电镀工、仓库管理员两个项目自主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推进电镀工向镀层工职业工种自主评价转变,举办仓库保管员技师、高级工自主评价培训班。争取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支持,新增1-3个自主评价项目。

1.开展“树标杆促发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并向重点规划区域延伸,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

2.做强职工流动讲堂。该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深受基层欢迎,活动规模和受益面不断增大,属全省首创。

3.开展工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该项目属全省首创。

4.发挥职工创新人才作用,整合创新工作室资源,开展职工创新工作活动。

1.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动员准备阶段(2016年3-6月);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7年4月);总结表彰阶段(2017年5-6月)。

2.全年安排100场以上职工流动讲堂。

3.全年举办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30场次以上。

4.全年组织10000名以上职工和工会干部参加技能和专业培训。

96

市总工会

“促和谐保平安”职工维权帮扶行动

1.全力做好G20职工维权维稳,确保社会稳定。(1)开展企业劳动争议大排查。利用7-9月和12月到次年1月,重点对规上企业和濒临倒闭企业开展排查,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全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市职工队伍稳定。(2)深化“八位一体”职工社会化维权机制。完善由市总工会牵头,综治、人社、司法、中院、安监、卫生、公安等八部门组成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开展工会法律援助,全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800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律监督。(3)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市培育行业典型10个,规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50家,评选市劳动和谐关系企业30家,带动面上创建。(4)主动参与治安综合治理。在职工集聚的重点街镇(开发区)组建职工社会治安协防服务队,服务平安温州建设。

2.实施精准化、项目化、普惠化“三化”帮扶。(1)开展精准扶贫,着眼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帮助6000多户建档困难职工家庭脱困解困。(2)开展项目化帮扶,投入1000万资金,分类实施助医、助学、助业等服务。资助对患有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重病困难职工200人,金秋助学600人,为1000名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培训。(3)开展普惠化服务。面向50万职工开展医疗互助保障,争取4000名以上患病和遭受意外职工得到赔付救助,金额达600万元以上。

3.开展“三送安全进企业”活动。围绕电气、鞋革、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开展以“送宣传进企业、送专家查隐患、送培训进车间”主题活动,服务企业100家,惠及职工5000人。

1.围绕G20杭州峰会开展全市职工维稳行动,发挥工会主导的“八位一体”社会化维权机制作用,通过维权维稳,展现工人阶级顾大局识大体保稳定的时代风采,在G20峰会召开和全市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服务了省市中心大局和平安建设。

2.改革工会传统帮扶方式,结合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和普惠服务等精神,首次将精准化、项目化、普惠化“三化”帮扶融入工会帮扶体系,职工受益面更广,效果更优。

3.率全省工会之先探索整合资源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之路,将企业安全生产作为平安建设的有力抓手,深化了“安康杯”竞赛内涵,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全年开展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12月到次年1月开展“劳动争议大排查,矛盾纠纷大化解,维权帮扶大关爱”活动,协助政府做好年底欠薪清欠。

2.5-6月和12-次年1月开展好普法宣教活动。

3.G20杭州峰会期间7-9月发动基层工会和志愿者队伍,深入企业集中排查化解劳动争议。

4.在6-8月,开展 “三送安全进企业”活动。

97

团市委

青年创业创新行动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团市委将“服务青年创业创新”作为服务党政中心的重要举措,紧紧把握不同创业青年群体的重点需求,有侧重点得对口推进创业创新服务,全力构建青年创业创新服务链,全面掀起青年创业创新热潮。

1.突出不同主体分类帮扶。针对社会青年创业缺资源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缺技能知识、在校学生创业缺实践舞台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得提供创业创新服务,提高不同群体的创业成功率。

2.突出创业创新服务链打造。积极发挥共青团在沟通协调方面的优势,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打造集导师、阵地、资金、平台、政策帮扶于一体的创业服务链。

3.突出创业创新氛围营造。做大做强温州市青年创业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赛事,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创新典型,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传播创业典型事迹,全面掀起青年创业创新热潮。

5月前,与“农特网”等电商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温州电商对外整体形象。

6月前,完成温州市青年创业创新大赛。

9月前,举办温州市农村青年创业大赛,启动温州农村青年电商“梦想金融计划”。

10月前,举办“局长与会员”面对面、温州农村创业青年“走进县(市、区)”等系列活动。

11月前,建成市、县两级青年网络创业培训学院,做好农村青年电商技能培训。

12月前,建立团属“众创空间”,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全年,开展“青青路演会”、“创业梦想秀”活动。

98

志愿服务助力党政中心行动

温州是座大爱之城,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圆满完成“六城联创”志愿服务任务后,团市委决定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党政中心”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城中村改造、精准扶贫和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运转,提高对党政中心的贡献度。

1.突出中心大局。紧扣城中村改造、精准扶贫和社会治理创新等当前重点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触角,将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党政的关注点上,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2.突出全国示范。紧抓全国首家“希望工程公益协力示范区”试点建设,成立省内首家地市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探索“希望工程”社会化运转机制,以志愿帮扶助力精准扶贫。

3.突出制度建设。加强“志愿云”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志愿者派遣”服务模式,以制度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运转,逐步成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

3月前,启动志愿服务宣传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

4月前,成立温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7月前,开展“希望工程”助医助学助困圆梦专项行动。

12月前,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幸福社区”专项活动。

全年,推出“暖冬春运”、“中秋关爱”、“六一圆梦”等12个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承接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

99

市妇联

家庭暴力综合干预行动

家庭暴力不仅侵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政府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项目围绕平安温州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家庭暴力事前、事中、事后的综合性干预,形成较完善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体系,营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以家庭“小平安”促社会“大和谐”,助推温州平安文明和谐。

1.构建反家暴主题化宣传、项目化服务、人性化制度、专业化队伍、联动化机制“五化”综合干预模式。

2.推进反家暴工作创新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探索在社区设立受害妇女心理指导站、反家暴救助站等救助服务机构,为受家暴妇女儿童提供救助服务。(1-12月)

2.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宣传及“三八”妇女维权周主题宣传活动。(3月)

3.组织相关部门赴外地考察学习“家事法庭”及婚调工作先进经验,联合市中院建立家事法庭。(3-11月)

4.开展婚姻家庭危机干预行动。(3-12月)

5.召开全市反家暴工作相关会议。(6月)

6.开展“平安禁毒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6-7月)

7.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反家暴工作督查,推进反家暴机制落实。(10月)

8.举办全市妇联维权干部反家暴业务知识讲座及培训。(11月)

9.开展《温州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出台10周年宣传活动及第11个市“反家庭暴力周”主题宣传活动。(11月)

10.全面督促落实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全年)

100

市妇联

妇联组织改革创新行动

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项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思维,针对妇联组织纵向完善、横向薄弱的短板,回应妇女需求、发挥组织作用不够的现状,抓好完善组织网络、强化服务保障、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把妇联工作的“魂”聚起来、“本”固起来、“基”强起来,提升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1.打造开放型组织架构、融合型工作力量、创新型管理制度、立体型资源整合、多元型精准服务“五型”妇联组织,实现组织架构全覆盖、资源链接全联通、工作力量全参与、服务妇儿全方位四大目标。

2.创新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经验借鉴,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开展加强和改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省级试点工作。(1-6月)

2.推出妇女儿童服务“十项公益项目”,精准服务城乡妇女。(2-12月)

3.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村“会转联”工作。(3-12月)

4.筹建温州市女性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培育发展女性社会组织。(3-12月)

5.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省级试点工作总结大会。(7月)

6.全市面上铺开加强和改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7-12月)

7.探索网上“妇女之家”建设,建立妇联工作网上网下互动的格局。(全年)

8.开展“联村联岗联网,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沉”“三联三下”专项行动。(全年)

9.在各级妇联探索增设兼职副主席、增加执委。(全年)

10.按照《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基层逐步落实村妇代会主任待遇问题。(全年)

101

市科协

聚集海外英才引领创新发展

为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动温州转型发展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2016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举办“中国•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在此洽谈会的基础上,引进美南中国专家协会联合会及其它欧美科技社团来温开展人才与项目的对接交流,以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和项目落户温州

围绕新的发展理念,服务创新发展大局,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能量,积极为我市的自主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一是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同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保持经常、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广泛动员和团结凝聚广大海外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温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紧紧围绕经济国际化战略目标,从地方党委政府的需求出发,充分依托海外科技团体的力量,从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入手,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创新、国际学术交流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经济国际化进程。

2月至10月到企业调研,了解掌握需求,到杭州、宁波、绍兴科协学习引才经验,到中国科协海智办、省科协国际交流中心对接相关事宜,11月举办洽谈会及海外人才温州之旅活动。

102

清洁核能宣传

紧紧围绕三澳核电厂建设,按照重大项目建设,科普先行的要求,在市三澳核电厂公众沟通领导小组及公众宣传组领导下,深入开展核能核电科普宣传工作,确保宣传内容权威、客观、有重点、“接地气”,宣传形式全方位、多样化、多角度,确保受众能理解、可接受、喜闻乐见,理性看待核电事业。

根据市三澳核电厂公众沟通领导小组及公众宣传组的要求,结合实际,全方位开展清洁能源宣传。

1.通过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科协网络、微薄、微信、车载视频、楼宇视频等各种信息平台宣传。

2.通过科技下乡、科普进文化礼堂、各类培训、报告会等平台宣传。

3.展品展示。利用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资源,组织核电模型展品巡展。

4.利用全国科普日和科技周等重大活动开展系列宣传和现场咨询。

5.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干部和夏令营学员及家长现场观摩学习核电。

第一季度建立领导小组、拟定宣传方案、组织一期干部培训、现场考察核电站。第二、第三季度组织核能展品展示、开展科普讲座、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和现场考察,并结合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开展系列咨询服务活动。第四季度联合苍南科协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和现场考察以及各类宣传咨询活动。

103

市侨联

“千万访侨联心”工程

进一步推广全国首创的“党建带侨建”, 密切与侨界群众的联系;摒弃行政化、机关化、娱乐化、贵族化作风;传承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美德,发挥广大侨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全社会营造“侨帮侨、侨助侨、侨护侨”的浓厚氛围;立足市留联会、华商会、侨界名媛会、侨青会、留创会“五大平台”优势,特色定位,做到精准扶贫。

传承守望相助、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归侨侨眷实现脱贫,更是侨联组织义不容迟的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侨界各方力量,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脱贫致富。我们将通过多种举措促使贫困归侨侨眷不仅在物质上摆脱贫穷,而且在精神上更要摆脱贫穷。在全社会营造“侨帮侨”、“侨助侨”、“侨护侨”的浓厚氛围,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1.做到精准识贫。与民政部门密切沟通,深入开展调研,做好农村贫困归侨侨眷摸底工作,切实掌握本地区农村贫困归侨侨眷的准确人数、居住条件、就业状况、收入来源及制品的原因,以精准识贫为基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撑。

2.做到精准扶贫。发挥“五大平台”优势,实施分类扶贫。我们将以市留联会、华商会、侨界名媛会、侨青会、留创会“五大平台”为主力,立足各自特点,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和帮侨助侨工作。(1)华商会将以“健康光明行”为载体,助力贫困患者重见光明;(2)留联会将以“海外留学咨询交流站”为载体,服务于留学人员家属;(3)名媛会将以“美丽妈妈爱心基金”为阵地,深化并拓展与民工子弟学校和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4)侨青会将以“侨界青年爱老护老基地”的创立为契机,探索侨界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5)留创会将以“留学生创业创新沙龙”为平台,帮扶留学归国人员更好融入社会。同时,广泛凝聚侨界群众的智慧和爱心,发扬“侨帮侨”的光荣传统,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子。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做大做强“侨爱心工程”。

另外,我们还将在侨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坚定提哦品信心,充分调动贫困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1.深化侨联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开展爱侨暖侨行动,走访慰问在温海外侨胞1000人次;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走访慰问1000户困难侨界群众;(12月前)

2.与民政部门联动,做好贫困归侨侨眷摸底工作,以精准识贫为基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撑;(5月前)

3.发挥基层侨联各类基金会作用,筹集慈善款项200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12月前)

4.市留联会、华商会、侨界名媛会、侨青会、留创会“五大平台”分别立足自身特点,开展精准扶贫和帮侨助侨工作。华商会以“健康光明行”为载体,助力贫困患者重见光明;留联会以“海外留学咨询交流站”为载体,服务于留学人员家属;名媛会以“美丽妈妈爱心基金”为阵地,深化并拓展与民工子弟学校和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侨青会以“侨界青年爱老护老基地”的创立为契机,探索侨界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留创会以“留学生创业创新沙龙”为平台,帮扶留学归国人员更好融入社会;(11月前)

5.加强海外联谊,拓展新侨工作,组团出访有关国家,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11月前)

104

市侨联

中华文化传播工程

全面落实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求,注重文化引领,传播侨界正能量,将温州侨联精神转化为侨界生动实践;通过各种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在全面落实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求的同时,注重文化引领,传播侨界正能量,将温州侨联精神转化为侨界生动实践;利用各类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1.组建“温州侨界艺术团”,聘请“侨界文化大使”。 通过“侨界文化大使”呈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最美温州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温州好声音。

2.设置中外文化交流载体,举办“华商携手侨界文化大使献礼G20峰会”,以“海外万家中餐馆”为阵地,感召海外华侨争当“文化传播使者”和“友谊使者”。

3.组织“侨界文化大使”出访温籍侨胞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来展示和宣传温州的好声音、好故事、好形象

4.深化优化“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华裔新生代参与活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弘扬传统文化,利用南怀瑾故居--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侨联精神,光耀你我”演讲等活动,激发侨界正能量。

1.开展“侨联精神,光耀你我”演讲等活动,激发侨界正能量;(9月前)

 

2.深化优化“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华裔新生代参与活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12月前)

3.弘扬传统文化,利用南怀瑾故居--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系列文化活动;(12月前)

4.组建温州侨界艺术团,聘请“侨界文化大使”,以“华商携手侨界文化大使献礼G20峰会”为载体,讲好温州故事,唱出温州好声音;(7月前)

5.协助中国侨联、省侨联举办“亲情中华·欢聚文成”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月前)

105

市文联

筹建当代文艺名家工作室

打造“文艺名家工作室”,推出一批创作成果丰厚、艺术水准出众、对外影响广泛、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对象为温籍的文艺名家、全国知名作家文艺家。

深入打造“文艺名家工作室”,推出一批创作成果丰厚、艺术水准出众、对外影响广泛、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利用温籍文艺名家的影响力,宣传推进温州文艺的发展。

2016年初筹备,确定人员,完善信息,年底成立工作室。

106

市社科联

温州市2016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根据省社科联社科主题要求,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全市各学会,基地,县市区社科联,乡镇、街道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例如广场咨询、读书系列活动、社科图片巡回展、社科知识讲座等十余类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容包括经济、金融、医学、本土文化、非遗、历史等。

活动范围广:联合11个县市区,市级学会,社科基地在整个温州地区开展。

活动意义重大: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人文社科知识,提高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为加快建设 “两美”温州集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根据省社科联要求一般安排在10——11月。

进度:

9月中旬各有关单位上报科普周活动项目

9月底举办温州市科普周开幕式

10月全面开展各项社科普及活动

11月初上报科普周活动总结,表彰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107

精品图书工程

《温州学术文库》、《温州文化丛书》是我市社科理论界加强对历史文化研究的精品项目,为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专家、学者投入到温州文化的研究中来,推出精品图书工程项目。

原省委常委市委委书记陈一新同志为该图书作序,被浙江图书馆指定为馆藏图书,开展“温州学术文库”和“温州文化丛书”系列图书的资助出版活动,为我市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形成一批“上不负先贤,下泽惠子孙”的文化精品。

1月—7月,完成上一年度精品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8月—9月,下发通知申报2016年度图书资助项目;

10月—11月,完成项目评审,确认立项,全年计划资助出版“温州学术文库”和“温州文化丛书”各一套。

108

市残联

“残健共融

·益起行”助残行动

残障人士的自信+公众的帮扶与尊重=共融空间。以关注残障人士最关键的需要为着眼点,以解决社区志愿助残为导向,全年开展“1+x”主题活动(一次大型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X个主题志愿助残活动),重点为社区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开展日常照料、医疗康复、就业支持、支教助学、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服务,引领全市助残志愿者从阵地拓展、专业发展、品牌建立、项目固化来提升温州助残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大残疾人感恩社会、力行公益的宣传力度,展示全市残疾人“自强、感恩、奋进”的精神面貌,促进残健融合互助、共享发展硕果。

通过“社工+志愿者”进社区的模式,依托‘一站一队伍、一站一平台’理念,在社区志愿者工作站开展“残健共融·益起行”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发动温州市益起行志愿者服务队、中狮联浙江管委会温州狮子服务团队、残疾人志愿者服务团队等组织的志愿者全面参与志愿服务,依托我市志愿服务平台和社区志愿者工作站,将分散在市内的志愿助残社区服务“点”串联成“线”,交织成“网”,联接成“面”,打造“社会全动员、服务全覆盖、爱心无死角”的良好局面。

2016年4月-5月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2016年3月—11月,市残联组织发动全市助残志愿者团队为8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帮扶服务;

为感恩社会,组织残疾人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全市开展20次社会公益活动;

以 “残健共融·益起行”助残行动为契机,向全社会广泛传递残疾人、健全人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引导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形成残健共融,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

109

市残联

探索创新残疾人康复机构合作运行新模式

我市有49.5万名残疾人,其中90%有康复需求,根据残疾人专项调查结果,我市残疾人迫切需求中,医疗和康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而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处于全省落后水平。目前,由于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少,资源分散,功能不完善,服务不连续,缺乏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其作用和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市残联探索创新残疾人康复机构合作运行新模式,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在建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场地为依托,建设温州市康复医院,填补我市专业康复医院空白,全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覆盖面。

探索残疾人康复机构合作运行新模式,在运行模式上,打破由残联独家经营的固有做法,坚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作为开展各项康复业务的切入点,依托在建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场所和设施,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全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覆盖面。通过康复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合作”机制,坚持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有效弥补各级残联康复技术人才、专业资质和资金缺乏的短板,实现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

11月底前市残联与高等医学院校或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确定运行管理模式。

110

市红十字会

生命礼赞

——关爱生命健康百场活动进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人的生命和健康,红十字会积极有为大力开展生命礼赞百场活动进社区。开展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知识宣传,开展生命接力,使白血病患者和器官衰竭、眼疾病人群重现生机,享受幸福美好生活,共享文明成果。

1.大量患者对生命健康和重现光明的迫切需求

据统计全国每年需要器官捐献人数150万,实现捐献只有1万,我市是浙江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温一医是浙江省首批四家移植医院之一,就温医附属第一医院等待肾移植人员登记人数就达800余人,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中死去。白血病患者每年以几百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很多白血病患者需要干细胞移植来重获新生。而目前中华骨髓库只有200万志愿者登记。我市每年需要角膜移植患者约2500余人,现每年能成功移植在300例左右,而志愿捐献角膜登记500余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温州医科大学学生手术技术提高需要大量遗体

温州医科大学现有学生2.5万余人,温州医科大做为浙江省接受遗体的许可单位,但目前捐献遗体志愿者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医学教育和研究,医疗培训。现在医科大30个学生合用一具遗体,严重制约医学发展。

3.志愿者登记数量体现城市文明程度

目前中央文明办已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数量纳入城市文明指标,目前我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入库人数为6000余例。作为我省人口最多的地市理应要走在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3月份,完成筹划、协调、部署。

4月至11月,组织实施。一是完善和发挥已建的生命相髓因爱相守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和红十字生命之光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岗,成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志愿者服务队。二是在社区开展百场活动,宣传政策,普及知识。三是试推遗体、角膜捐献管理办法。四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区文化礼堂、社区自媒体等传播平台,开展知识宣讲,制作宣传品。

12月份,总结项目实施经验。

111

市贸促会

深化拓展“三位一体”展会拓市场活动

根据市政府关于“培育提升、做大做强”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支柱产业的决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组织企业抱团参展、区域集群产业推介、企业与境外客商合作洽谈等“三位一体”展会拓市活动,帮助支持外贸出口企业更好地打开国际市场,努力实现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冲千亿发展计划。

1.在整合展览资源上创新,不断扩大与国际一流展览机构直接合作,实现展位资源最优化;

2.在展会活动形式上创新,争取县(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引导温州集群产业走向国际;

3.在展览服务上创新,提前半年做前期对接工作,增强企业参展实效;

4.在实现购销对接上创新,前期进行购销配对,实现双重途径购销对接。

5.在展览组织模式上创新,利用全市贸促系统,上下合力,合作办展。

1.组织参加德国杜塞尔多夫秋季国际鞋展(GDS.7月),并举办“中国鞋都”提升发展推介活动;

2.组织参加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7月),并在展会期间举办产业推介活动;

3.组织参加法兰克福(上海)国际汽配展(12月),并在展会期间举办产业推介活动;

4.组织参加德国阀门世界展览会(12月),并在展会期间举办产业推介活动。

112

市工商联

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提升项目

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以推动温州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制度建设、作用发挥等领域创新发展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温州特点行业协会商会。

以“规范化、示范化、实体化”为总领,在全省率先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发展中心、出台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考核办法,开展协会商会“互看互学”活动,深入实施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扩面提质工作,推动温州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争一流、树标杆。

1.上半年,出台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考核办法。

2.下半年,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发展中心。

3.全年,深入实施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扩面提质工作。

4.全年,深入开展“规范化、示范化、实体化”建设,打造一批规范化协会商会、示范点和实体化项目。

5.下半年,开展协会商会“互看互学”活动。

6.全年,进一步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坚持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积极发展规模以上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入会,确保全年会员数增加6%以上,全年新增行业协会商会5家。

113

市工商联

“百会千企扶百村”精准扶贫项目

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温州地区实际,发挥工商联组织协调作用,发动100家以上商会、1000家以上企业帮扶贫困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利用协会商会和企业资源优势,温商善行天下的特点,结合帮扶对象特点,开展资金、项目、产业、就业、教育等多形式的帮扶活动,促进贫困地区增收脱贫。

1.3月底前,完成动员部署。成立温州市“百会千企扶百村”精准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在行业协会商会和会员企业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2.3-6月,开展调研并全面启动。了解省级扶贫重点村需求和有意向结对扶贫的企业,对接信息资源,推动扶贫重点村结对签约工作。

3.6-11月,通过各种载体,组织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和会员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引导企业在贫困村脱贫建设中给予资金或融资方面的帮助;利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开展项目合作、产业扶持;在企业用工安排方面向贫困地区村民提供优惠条件;引导民营企开展捐赠助学等。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促进贫困村居民生产生活不断改善,自身优势得到发挥,脱贫机制健康发展。

4.11-12月,做好数据统计,总结和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做法,挖掘典型,以点带面,探索帮扶长效机制。

114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打造中国媒体公益标杆——温州公益道德大讲坛项目

温州公益道德大讲坛是新闻媒体回应时代命题,体现社会责任,占领舆论高地的崭新尝试。讲坛创新道德传播方式,其生命力强,参与面广,活跃度高,全年线上线下活动不少于20次,预计惠及受众1万余人次,力求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典型。

1.内容接地气,师资力量强。公益道德讲坛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入手,邀请各行各业的道德标兵、专家学者,组建一支讲师百人团,为大家送上“心灵鸡汤”。讲授的内容“接地气”是其显著特色,用身边的事例现身说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宏大命题滋润听众心田。         

2.打造媒体公益典型样本,传播效果佳。公益道德大讲坛是媒体公益的标杆,为国内所罕见。举办“首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论坛”暨温州道德大讲坛研讨会将进一步提升“两美温州”在全国的知名度。讲坛活动将做到每期事先有预告,事后有报道。每次开讲前通过报纸、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预告推送;在现场,从主讲人讲座到与听众的互动环节,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报道在报纸上落地的同时通过微信、微博进行传播,将主讲人的理念、心得分享出去,由此形成从讲坛的口口传播向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立体推进,最大可能放大传播效果。

3.知行合一,与慈善事业融合互动。公益道德讲坛不仅仅要“讲”好,更要“做”好,用“台下”做好事实事,助力“台上”讲故事,让听众更加信服心服,。还将与温州日报党代表工作室、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温州都市报的陈忠慈善工作室、温州网爱心屋开展助医、助困、助学、助智等慈善公益活动。用融合传播、践行互动赢得读者和用户的信任和尊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融入人心,力求成为中  国媒体慈善公益传播事业的标杆。

1.2016年3月-6月:“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栏目申报浙江新闻奖名专栏奖,并将此升格更名为“温州公益道德大讲坛”同时举行揭牌仪式,组建道德公益讲坛百人讲师库,全年线上线下活动不少于20次。

2.2016年7月-9月,组织策划温州道德讲坛神州行活动,计划与外地新闻媒体、市文明办组织四到五场公益推广活动。

3.结合新闻战线“走转改”,组织策划“道德讲坛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品牌活动,启动党代表工作室“温暖列车”、陈忠慈善工作室“亲近水源地,爱心献库区”等大型公益活动,建设温州网爱心屋“乐善365温州网络公益捐助平台”。

4.2016年10月至12月,举办“首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论坛”暨温州道德大讲坛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报社社长、总编来温研讨,打响全国知名度,树立媒体公益标杆,进一步唱响“两美温州”新形象。

115

温州广电传媒集团

深化媒体融合发展

由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负责时政新闻、社会经济新闻等采访任务及摄制、编播,并负责向东海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编辑、分发主题宣传报道内容,实现广播电视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扩大温州新闻发布和传播产品的融合推送渠道。

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以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为重点,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东海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融合,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运用多种技术、适应多介质传播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播出流水线。

3月份前,全媒体新闻中心技术指挥调度平台完成调试,实现全媒体新闻中心试运行。12月份前,实现全媒体传播,由全媒体新闻中心负责时政新闻、社会经济新闻等采访任务及摄制、编播,并负责向东海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编辑、分发主题宣传报道内容,扩大温州新闻发布和传播产品的融合推送渠道。

116

组建温州市外宣信息共享平台

依托集团东海网建成温州市外宣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区域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政府部门外宣信息,向海内外传送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唱响温州“改革发展”声音。

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之前各媒体和政府部门外宣工作缺乏统筹、口径不一、到达率低的现状,提升城市外宣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2月份平台正式上线,并利用春节之机,积极向回温的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推介平台,与部分海外华文媒体签订合作协议。3—5月份,主动对接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促成更多的海外华文媒体加入平台。6—11月份,力争将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的所有成员,逐步纳入平台。12月份,统计平台本地媒体供稿量和海外华文媒体下载、用稿量,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并作为年度外宣合作优秀媒体评定依据。

117

市公安消防局

编制《温州市消防管理条例》

紧密结合我市当前消防工作现状和面临的瓶颈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提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操作简明的破题手段,全省率先编制《温州市消防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单位的消防职责,确保消防安全责任落实落地,实现全市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防控水平的大幅提升,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发展,为全市“平安大市”创建保驾护航。

《温州市消防管理条例》是设区的市有地方立法权之后,全省第一部消防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的顺利编制出台,将明确我市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设立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依据,解决委托执法的法律效力等突出问题,有效弥补和完善了上位法的盲区,开全省先河,真正实现全市消防工作“全覆盖、无盲区”,消防安全责任落地生根。

1.3月底前,成立《温州市消防条例》编制小组,聘请专家、学者及具备消防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立法立法智库成员,并开展第一轮调研。

2.6月底前,成立立法顾问组,形成立法核心问题论证方案,并针对核心问题内容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拟定基本思路、框架大纲,组织起草小组集中撰写,完成条例草案建议稿。

3.12月底前,将《温州市消防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并根据审议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

118

研发应用网格化信息系统手机APP

通过在全省率先研发和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手机APP,大大提高基层网格人员隐患排查整治实效,全面确保网格隐患排查整治信息实时录入,实时掌控隐患督改情况。

网格化信息系统手机APP是暨2013年我市召开全省消防安全网格化试点现场会以来,又一个全省首创的隐患排查整治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的研发投用,能够有效结合我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强化基层网格员的隐患排查整治效率,真正实现基层网格隐患排查整治信息的实时录入和动态管理。同时,也能很好地推进全市综合治理一张网建设。

1.3月底前,联合杭州天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手机APP的初步研发;

2.4至6月份,确定1-2个试点,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手机APP;

3.2016年下半年,根据试点情况,全面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

119

温州海关

推进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

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通过省级预验收,今年有望迎来国家四部委正式验收。我关将积极支持并配合我市有关部门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同时,我关将预先制定、完善海关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关监管方案,提前做好机构配置、人力资源调配、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筹备工作,以高效通关和有效监管相统一的管理理念,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为日后中心运作打造科学高效的通关流程。

保税物流中心具备保税仓储、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及转口贸易、出口退税等功能。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封关运作可以有效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是有利于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帮助入驻企业享受创新制度的政策红利。

二是可以扩大温州的对外开放水平,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名片。

三是可以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保税物流中心已具备了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条件和环境,可以发挥叠加政策优势,为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更好环境。

根据验收安排和建设进度,待正式验收后即可启动封关运作相关工作。

120

温州检验检疫局

进口酒类区域性中心检测实验室建设

质检系统实验室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常规实验室。根据工作实际,温州检验检疫局拟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能够覆盖浙江地区,辐射华东地区的进口酒类区域性中心实验室。

温州是浙江省重要的进口酒类产品口岸和消费市场,占全省辖区进口量的80%左右。2015年进口酒类产品达到3万吨,其中葡萄酒达到1万吨,成为国内排名上海、厦门、深圳、广州、天津、北京之后进口量最大的口岸,浙江局辖区酒类进口量列全国直属局第9位。建设葡萄酒区域中心实验室,对于确保进口酒类的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和温州国际葡萄酒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月份,争取通过浙江检验检疫局可行性论证。

2.上半年,完成相关技术开发准备工作,开展啤酒中甲醛、总酸、双乙酰、二氧化硫、甜蜜素等常规检测项目的开发。

3.购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薄层色谱扫描仪、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纯水仪、啤酒分析仪等,改造实验室(计划投资570万元)。

4.全部酒类检测项目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认可委(CNAS)认可。

121

温州检验检疫局

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模式改革

随着检验检疫部门职能的转变,检验检疫部门保障国门安全的重心转向入境检验检疫,根据国务院有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温州检验检疫局决定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模式进行改革,解决权力倒挂和执法随意性的问题,该项改革已被浙江检验检疫局列入全省试点。

推行检验检疫决策与执行两分离,实现透明检验检疫,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1.组建审单中心。对审单中心放行人员予以特别授权,以便能够完成“审单放行”货物的后续所有手续。

2.规则维护。各业务部门根据我局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上级规定,提出个性化的业务规则需求,经省局行业管理部门、法制处、通关业务处审核通过后,转化为审单指令并应用到我局集中审单系统。

3.试运行。2月底启动试运行,以问题为导向,以“管得住、放得快”为目标,在浙江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信息化系统和管理流程。

4.督查、完善。加强对模式改革试行过程的跟踪和督查,确保改革意图得以实现,并及时处置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运行过程。

122

市国税局

完善司法处置程序涉税处理机制

近年来,温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主体的资产执行案例和破产案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税收债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更好地开展依法治税工作,保护国家税收权力,提高破产、执行案件财产处置分配效率,温州市国税局着力完善司法处置程序涉税处理机制,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从而全面有序推进税收债权保护工作,切实防范化解温州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出台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司法处置程序中有关涉税处理问题,及时解决破产、执行程序中涉税政策性问题。一是建立沟通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通过明确对接部门,建立例会制度等方式,加强税务与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二是明晰受偿顺序,厘清法律关系。通过明确税收优先权、责任方义务、税收政策执行等内容,理顺各方法律关系;三是完善衔接程序,确保顺利对接。通过设置法院通知义务、税务部门申报义务,建立中途沟通机制等方式,保障程序顺利进行;四是统一标准规范,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规范整体工作流程、债权申报文书、债权证据清单等方式,保障申报程序规范有序。

1.3-4月,对各县市区局现阶段司法处置程序涉税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5-6月,根据执行中基层反馈的意见,对《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破产程序和执行程序中有关税收问题的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3.7-8月,对温州市各基层税务机关及基层法院就司法处置程序涉税处理相关事宜进行培训。

123

市气象局

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项目

建设内容: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平台为目标,借鉴国内先进省市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经验,建设包括环境空气污染实时立体监测、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空气污染来源追因、公共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一体化技术平台。

项目意义: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信息,为公众未来48小时的出行提供指引和防护措施的建议;二是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为政府和相关决策处置部门适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减灾防御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

1. 建立外来污染源与本地气象因子分类别判别技术;

2. 从以往对大气污染的简单定性分析,发展为用先进方法对污染物进行科学、全面地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建立适合浙南丘陵地貌的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填补浙南平台项目空白;

4.到2017年,1-3天短期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3KM*3KM,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5-10%,预警时效提高到20分钟以上。

2-4月:完成地面高空一体化实时污染监测系统;

5-6月:完成温州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解释应用与检验系统;

7-8月:完成温州市大气污染预警与发布系统;

9-10月:完成温州市大气污染预报与评估业务系统;

11-12月:初步建立温州市大气(重)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开展预报员队伍培训,实现业务试运行。

124

市气象局

构建多部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项目

建设内容:整合气象、海洋、水文、国土、渔业、海事等方面监测预警数据信息,建成一套集综合门户、监测信息、预测预报为一体的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部门相关监测设施建设项目联合布局设计和备案。加快推进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提升公共传播设施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中的利用率和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

项目意义:加强部门共享数据与气象观测数据的资料同化与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气象监测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与发布能力,方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指挥决策及满足公众对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需求。

1.充分共享各部门现有资源,避免监测预警设施重复建设,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2.充分发挥前期气象监测设施普查成果的效益,推动全社会气象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和站网布局优化调整;

3.切实加强灾害防御多部门工作联动,建立畅通、有序、高效的发布机制,集中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推进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2-3月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共享数据格式与业务应用规范;

4-5月完成各类数据共享的专线连接;

6-7月制定数据共享和预警发布操作流程,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8-10月研发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11-12月实现共享数据平台试运行。

125

温州海事局

“平安温州海区”水上安全监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根据温州海洋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省级海事部门支持,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海洋经济安全服务的保障基本建设项目和海事执法船艇配备。

温州航运业的“低、小、散”情况在全省是比较突出的,水上安全基础不扎实,管理难度极大。近年来,随着温州海洋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涉水工程建设全面开花,温州港到港船舶、过往船舶和施工船舶艘次大幅增加,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平安温州海区”建设是“平安温州”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水上交通事故、险情发生区域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意外更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监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是否到位,确保不发生重大群死群伤事故,直接影响我市海洋经济建设和平安创建成效。

1.争取国家9000万元水上安全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完成温州南岳海事监管码头建设主体工程、启动温州南麂海事监管码头建设工程、争取温州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项目立项。(时间节点:全年)

2.优化现有监管船艇布局,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力争配备20米级钢质巡逻艇1-2艘,为温州海洋经济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时间节点:下半年)

126

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在青少年中普及水上安全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水上安全课外实践活动,增进青少年对海洋、海权和海事的了解,通过“大手拉小手”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水上安全工作。

该工作起源于2006年我局温州飞云江海事处与瑞安市外国语学校联合创建“少年海事学校”,十余年来学校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特色实践活动,增进青少年及全社会对海洋、海权、海事和水上安全知识的了解,获得各方认可,其做法推广至温州各县(市、区)相关学校。

2015年,由浙江海事局、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团省委共同举办的全省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现场会在我局召开,同时,我局推进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被评为全国海事系统示范点。2016年我局将在继续深化该项工作的基础上,推进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向全国进行推广。

1.与教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与瑞安少年海事学校等学校建立共建机制和系统化教学模式及教学互动机制,推动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并向全国推广。(时间节点:上半年)。

2.依托浙江海事局温州海事监管基地、局执法船艇、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局政务中心等课外实践基地,联合市教育、交通、团委等部门,在全市各地区中小学生中继续深入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时间节点:全年)

3.建设水上安全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培育水上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组建志愿者师资专家库。(时间节点:全年)

127

温州电力局

苍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苍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投资3.8亿,征地74亩,本期新建主变一台(容量10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2×0.65公里。

工程建成投产将满足温州南部县市“十三五”期间用电需求,极大提升温州南部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同时提高电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华润电厂二期工程、苍南核电及新建的220千伏变电所提供合适的系统接入点。该工程已列入“温州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重点督查项目。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6年年底前完成站址三通一平、地基处理并开始主体结构施工。

128

500 千伏天柱变第三台主变扩建工程

该工程投资5240万元,新建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

工程建成投产将满足浙南产业集聚区供区负荷的进一步增长,满足温州东部尤其是市区负荷发展需要,减轻现有500千伏主变供电压力,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工程已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投产。

129

市烟草专卖局

卷烟市场售假综合治理机制建设

该项目旨在通过运用移动互联技术,转变市场管理方式,创新查处打击方法,有效借助社会公众、相关执法部门等力量,形成卷烟市场售假综合治理有效机制,强化卷烟市场经营主体守法自律能力和市场秩序规范化水平,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卷烟消费环境。

1.创新经营者售假违法记录曝光方式。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实现消费者通过微信定位查看所在地附近持证卷烟店铺,同时获取店铺售假处罚记录,有效实现违法记录实时曝光和消费风险警示,保护消费者权益,震慑顽固售假行为。

2.强化公众监督和售假线索信息收集。拓宽社会监督意见反馈渠道,通过消费者对市场售假情况的反馈,为烟草专卖日常执法提供市场信息来源,形成“群防群治、精准定位”的市场管理方式。

3.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建立涉烟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库,协同相关执法部门,实现数据、信息的延伸、挖掘和分析运用,精准打击假烟的核心犯罪网和终端违法网。

1.2016年3月,完成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并推广应用。

2.2016年8月,完成情报信息库建设和协同机制建设。

3.2016年11月,基本完成卷烟市场售假综合治理机制建设。

130

市烟草专卖局

零售终端业态优化

该项目通过现代卷烟零售终端的扩面和提质,着力把温州烟草打造成为“互联网+”的“先行区”、新型市场生态的“样板区”和精实管理的“示范区”。在面上,今年要新增2%现代零售终端,提升温州市场整体业态水平。在质上,通过加强现代终端的考核管理,规范卷烟终端市场。作为全省系统“互联网+卷烟营销”的两家试点单位之一,今年将重点推进终端支付宝结算,在卷烟零、消环节推广应用支付宝,搭建结算新平台,便利零售客户,方便消费者,同时推进零售终端营销能力升级。

1.为卷烟零售户配置零售系统,实现食杂店超市化管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2.推广应用支付宝进行商品款项收付,提升零售客户资金管理的便捷安全性。

3.零售客户可以通过销售流水和消费者信息,更好地开展消费年龄、性别、职业、消费时段、地域商圈、品牌的偏好人群、男女比例、主力消费职业等多维度的卷烟商品零售市场分析,提升零售客户的营销水平。

1.2016年7月,在标准现代终端类、连锁店类及其他店堂有电脑的卷烟零售户门店进行部署。

2.2016年11月,研发基于智能移动机具的收银系统,在店堂没有电脑的零售户门店进行推广。

3.2016年12月,实现支付宝结算客户比例达到5%。

4.2016年12月底,现代终端比例达到32%。

131

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抽样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工程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以及数据生产多元化加速,对抽样调查提质增效升级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面、调查准确、核算科学、运作高效”的统计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客观、真实、全面反映我市居民收入、价格走势和小微企业发展实绩,为我市“赶超发展”和建成“小康标杆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统计调查保障。

1.样本代表性更强。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查样本能客观反应我市经济发展态势和“赶超发展”进程,特别是能真实准确反映城乡居民收入、规下工业等省对市重要考核指标情况。

2.抽样调查方法更优。打造集现代化、体系化、科学化、创新性为一体的温州抽样调查方法“升级版”,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调查数据和优质信息服务。

3.调查能力水平更高。全面提升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可以加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统计调查数据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为推进我市调查数据的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等环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奠定基础。

4.源头数据质量更实。把市委、市政府对统计调查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搞实搞准搞全源头数据,确保实打实地反映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1.加强调查样本更新维护。二季度前,在认真做好我市调查样本维护的同时,按照“科学、从严、规范”的原则,完善调整住户、小微企业、CPI、PPI、PMI等样本单位(规格品),使调查样本内部循环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不断创新调查方法方式。结合温州实际,探索住户电子记账、深入开展消费价格和服务业价格调查试点、继续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和大数据应用等,加快建成与温州“赶超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图像、无人机、PDA等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遥感监测调查,推动形成“天-空-地一体化”野外调查体系。

3.加强辅助调查员管理。二季度前,建立健全《辅助调查员管理办法》,强化辅调员日常监管,通过业务培训、严格考核、表彰先进、薪酬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加大源头数据监管力度。按照《国家调查队统计流程规范》要求,二季度前完善各专业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发挥CATI系统功效,定期电话查访和有效指导,不断提高源头数据填报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数据质量核查力度,经常性开展基础数据抽查和统计执法检查,及时弥补调查工作“短板”。

132

市邮政管理局

快递下乡

推进“快递下乡”,引导快递企业向农村布局,提高乡镇快递通达率。

促进农产品、工业品的双向流通渠道,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快递服务需求,为温州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12月底实现全市乡镇快递通达率90%。

133

市邮政公司

农产品进城“万斤”项目

积极对接各级政府“精准扶贫”,依托“邮乐网”地方馆线上平台,推动“万斤”农产品进城。

挖掘当地特色产品和相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借“互联网+农业”力量,以“生鲜农产品批量式进城”、“闲散农产品整合式进城”等方式运作,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探索农产品进城常态化新模式,助推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2016年,在每个县(市)至少开展1次万斤农产品进城活动,全地区累计推动农产品进城10万斤。

2.加快与政府部门对接,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筛选及入驻线上平台工作。

3.建立与其他全省地市兄弟单位的对接联络机制,做好服务支撑工作,推动“万斤”农产品全省范围内的联动销售,向全国邮政系统推广部分优质产品。

134

电信温州分公司

温州全光网城市建设完成

攻坚完成温州电信全光网建设,用目前最先进的光网络,全面替代原有的宽带网络。以光纤接入为载体的“高速、泛在、智能”新一代宽带网络形成。温州所有村以上(除南麂北麂海岛外)全部实现光纤覆盖,所有用户实现光纤接入,程控交换设备和以铜缆为主的传输网络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全光网是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并用光纤将光节点互联成网,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全光网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可实现“十兆起步、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端到端全新光网络能力,实现通信基础网络质的飞跃。是智慧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和助推器。

2016年10月

135

电信温州分公司

中国电信物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利用中国电信物联网连接技术,结合3/4G网络、云计算技术,对温州传统企业的生产线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研发产品的平台化服务管理以达到提供生产效率。

1.利用物联网的联接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升级;

2.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集中平台,实现人机界面有效沟通。

3、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挖掘,提高效率和指导技术改进。

3月成立物联网研究院

6月建立2个传统产业物联网管理平台9月初步形成温州物联网产业生态链联盟

12月接入设备达到10万

136

移动温州分公司

4G推进两化融合

4G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能力,为社会辅助管理、物联网、移动执法终端、车载视频监控等方面提供广泛的信息化支撑。

广泛的4G技术应用为精细化的政策研究、社会治理、专业园区发展、应急处理提供信息化支持。

1.计划7-8月台风高发期间,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新型预警信息传播;

2.计划全年为重大赛事提供人员流量数据分析结果。

3.计划为高新科技类园区发展提供移动办公、桌面云等产品,为企业效率提升助力。

137

联通温州分公司

2016年温州联通4G精品网络工程

全力打造优质精品网络,重点加强室内深度覆盖,新建4G基站约3300座,新增4G室内分布约1500栋楼宇。

基本实现LTE全面覆盖,继续完善城市的深度覆盖, 扩展LTE的农村覆盖,人口覆盖率不低于95%;实现A类建筑物,高流量的B类建筑物及住宅楼宇的LTE全覆盖。

一季度:开通50%

二季度:开通80%

三季度:开通100%

138

市人行

农民住房财产权(简称“农房”)抵押贷款试点

2015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权天津市蓟县等59个县(市、区)为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温州乐清市、瑞安市入选试点名单。

2016年末,力争全市农房抵押贷款余额达100亿元。在农房抵押贷款机制、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可复制推广的农房抵押贷款模式。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本”,缓解农村抵押品不足的现状,拓宽“三农”经济融资渠道。

3月,举办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启动仪式;3-4月,组织开展农房抵押贷款宣传,指导金融机构完成农房抵押贷款产品创新;5-12月,督促推动农房抵押贷款业务“提质扩面”;11-12月,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139

市人行

扩大海外温商资金流入

按照国家“扩流入、控流出、严打击”的外汇管理政策,制定实施“扩大海外温商资金流入”方案。

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助力海外温商回归;争取提高法人金融机构外债指标及中资借外债指标,允许中资企业借外债可结汇使用;简化货物贸易A类企业外汇管理,便利经常项目收结汇;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增点扩量,扩大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成效;简化个人贸易外汇单证管理,便利个人收结汇。

采取政策扶持和考核等措施,激励海外温商资金流入。争取年内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140

温州银监分局

坚守风险底线,争取实现不良贷款连续“双降”目标

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真实性监测和分析,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投放”和“帮扶”相结合,实现不良“三连降”。

从银行端、企业端、市场端三方面,继续完善具有温州特色的风险综合防控体系,重点督促银行机构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创新机制、强化合力、消除盲点,实现不良“三连降”、风险“软着陆”。继续做好风险企业帮扶工作,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科学做好续贷工作。

2016年

141

进一步打造丰富的金融生态系统

持续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打造丰富的金融生态系统,进一步服务温州实体经济。

深化民商银行个性化监管,推进公司治理完善、市场定位准确、风控水平提升,为全国试点提供经验借鉴。协助做好温州光大金瓯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引导及管理工作,支持优质企业加快筹建财务公司。

2016年

142

温州保监分局

深化农村保险互助社运营试点

推动瑞安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服务农村“三位一体”建设,争取到2016年底,互助社保险服务在22 个合作社内实现全覆盖

瑞安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是全国首家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发起,专门服务农村合作体系的保险互助社,是通过互助保险提升农民保障水平的新探索

全年

143

温州肯恩大学

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华侨学院”

结合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外华侨众多,以及浙江还没有华侨高等院校的现实,申请在温州肯恩大学设立“华侨学院”,在性质上作为温州肯恩大学的二级特色学院,兼具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利用学校中美合作办学且地处侨乡的特色,与国际接轨,与侨界融合,吸引优秀海外华侨及其子女回乡就学创业,促成温商回归,打造全国华侨和归侨侨眷教育培训和服务改革创新的试点示范。

一是同时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前期做好华侨子女的学历教育;

二是努力打造侨界干部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宣传侨界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搭建华侨沟通联络活动、及天下温商的创新创业平台;四是打造“亲情中华”基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条件留住侨二代、侨三代。五是利用“华侨学院”开展特色国际交流,将温州肯恩大学打造成中西文化融合的中心和瓯越文化传承的基地。

1.1月,向中国侨联汇报创办该学院的概况,提出建议;

2.2月,利用市两会等做好宣传,获取侨界对创办该学院的支持;

3.中秋节,在世界温州人大会召开期间,举行“华侨学院”成立仪式;

4.上半年,做好首年港、澳、台、侨生招生,积极牵线搭桥,利用丽岙众多侨胞等多途径多渠道向海内外华侨及其亲属宣传温州肯恩大学及其华侨学院;

5.下半年,争取省外侨办、侨联,国家侨办等涉侨务部门加强对温州肯恩大学华侨学院的指导与支持,帮助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并将侨务部门组织的相关的培训或活动更多地放在温州肯恩大学举办。

14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新技术应用创业型人才培养

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进行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探索出一条以融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为一体,集兴趣激发、乐趣激励、志趣引擎于一处的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子。

1.建设创业学院,培育学院办学新特色。推进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学院运行机制,启动“2+1”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在全院遴选3-5个试点专业,制订“2+1”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众创空间,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在技术研发方面积极推行“立地式”研发服务,共成立了46个省、市、院级研发平台,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开发服务,要求46个研发平台至少对接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由此形成涵盖项目发掘、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服务。

3.产学研创相结合,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首先,以应用为导向,搭建新技术应用创业实践平台。以满足企业真实需求的创业项目为基点,以时尚创意项目、智能化项目、信息化项目为载体,集创意展示、创新探索、创造推广、创业实践于一体。其次,以实践为途径,打造“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的实验实训室,把学生专业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打造“训研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以兴趣为动力,师生合作进行项目研发。一是师研生随。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当助理,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研发。二是师导生创。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以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师生共创。即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创业机制,学生出人力、资金,负责运营等,老师负责核心技术开发,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创业。

作为一所区域性的综合高职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树立“有什么样的支撑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企业难题,就建立什么样的研究平台;有什么样的研究平台,就培养什么样的新技术应用创业型人才”的理念,形成了产学研创相结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新模式。

学院努力打造创业教育的“三大高地”:创业实践的高地、创业教育的高地和创业教育研究的高地。

2016年3月,积极申报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创业学院建设试点单位。启动新技术应用“2+1”创业实验班,实现招生50人,实施分层次分类的个性化的创业孵化式教育。

2016年12月,争取在中国教育报、温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我院在全国首创新技术应用的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形成系列创业人物报道。

145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本科-硕士相贯通

人才培养

在职业人才培养层次上,完善和夯实专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发展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相贯通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办好高职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已是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全省仅5所。本年度要根据温州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做好现有专业试点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是联合培养研究生。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院设立硕士联合培养点,与温州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由我院教师按照温大的硕士生指导师标准遴选硕士生导师,以温大的名义招收研究生。

在专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试点四年制本科,同时在省内首创联合招收硕士生,探索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由此形成“专科—本科—硕士”人才培养相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向下延伸到中职,真正搭建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渠道。

2016年6月,与温州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相关协议,实现研究生招生2-3人;

2016年9月,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专业实现当年招生50人,全日制本科学生达到100人。

146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建立中德农民培训中心

为推动中德两国农民培训合作交流,农业部中德农业中心拟组建中德农民培训中心。国家农业部和德方专家已到本院作了前期考察与调研,我院还2次应邀赴北京参加相关活动和论证。农业部中德农业中心初步决定把我院作为中德农民培训试点学校,并拟在我院建立中德农民培训中心。

我院的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引起农业部、教育部的高度关注。该中心的建立,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引进德国双元制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将为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建立一套示范模式和培训方法,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三农发展作出贡献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1.争取在2016年5月底前挂牌;

2.8月底前开展2期的农民培训;

3.12月底前完成1期全国性的农民培训师资培训。

 

147

“四个一”农业产业团队要约式服务

以农业流动医院为平台,依托学院农科教一体化优势,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特点,针对性成立“四个一”(教授带一个团队、联一家企业、帮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农业产业服务团队。坚持地方需求导向,开展要约式服务,帮助解决农业产业难题,助推农业产业提升、农民增收。

1.高效性。要约式服务,供需双方共同约定产业发展目标,服务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避免盲目性和资源浪费,服务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

2.全科性。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下乡流动服务,零距离、一站式解决产业难题,改变以往单科服务“头痛只医头,脚痛只医脚”的局限。

3.多能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产业服务活动,既可促进师生成长,又可助推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产教融合。

1.3月份,成立“四个一”农业产业服务团队。

2.4月份,建立“四个一”农业产业服务示范基地。

3.5-12月份,根据需求开展要约式服务,重点做好重要农时、灾害天气等关键节点的服务。

4.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和形象时,争取举办现场会,加强宣传推广。

148

温州城市大学

构建老年教育“3+1”新模式

充分发挥老年教育总校职能,大力推进我市老年教育发展,以“总校、系统、网络”为“3”大老年教育主要阵地,强化老年思想政治教育这“1”重点,形成国内独具特色的“3+1”老年教育模式。    

一是积极搭建老年教育总校平台,开展各类全市性老年教育活动,实现市本级开展老年教育1.4万人次以上;

二是强化老年教育系统建设,支持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到基层,引导优质资源向社区基层和普通老人倾斜,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和老年文化场所建设,积极整合基层老年教育资源,推进老年教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社区老年教育2.3万人次以上;

三是加强“温州老年教育”这一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推进老年群体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学习,全年实现数字化老年教育50万人次以上。

四是重视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建校职能,在老年群体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传递给老年群体,建立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坛,设立基层老年思想政治微课堂,让老年思政教育进课堂、进社区。通过构建“3+1”的老年教育新模式,进一步缓解老年教育“入学难”问题,赋予老年教育社会化新内涵。

亮点一:温州老年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通过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构建“3+1”的老年教育新模式,继续保持我市老年教育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亮点二:充分发挥老年教育总校职能,积极整合各类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努力形成基层老年教育合力发展的良好格局。

亮点三:通过“总校+系统+网络”的办学模式,扩大老年教育办学规模,让更多地老年人能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全年实现老年教育面授3.7万人次,老年教育网络学习50万人次,老年教育办学规模位居全省最前列,全力缓解老年教育“入学难”问题。

亮点四: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高度重视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办学系统送入课堂、走进社区,逐步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和针对性。

1.2016年3月:全面启动老年教育各项工作,制订年度工作任务计划,开始老年教育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2.2016年4月:建立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坛,设立基层老年思想政治微课堂,让老年思政教育进课堂、进社区。

3.2016年6月:做好温州老年教育网改版工作,增强老年教育线上互动,展示老年教育成果和老年人风采。

4.2016年12月:全面完成老年教育办学规模拓展,实现总校开展老年教育面授1.4万人次以上,社区基层开展老年教育2.6万人次以上,温州老年教育网开展老年数字化学习50万人次以上。

149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东方“众创空间”(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东方众创空间(特色小镇)是我院“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逐步成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性具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

1.本项目围绕我院特色专业群,围绕温州地方产业特色打造;

2.本项目以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将形成一系一特色,一系一品牌;

3.本项目将整合温州市现代集团资源,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

4.本项目以东方创客集市(一年4-5次)为重要平台,整合温州各高校创客资源。

1.一季度,通过举办2次“东方集市”活动,完成特色创新项目筛选;

2.二季度,初步形成“一系一特色”、“一系一品牌”的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的一定规模;

3.三季度,创业学院积极与温州现代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联系,引进优质资源,助推东方“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的发展,保障项目的规范运行;

4.四季度,整合在温高校创客资源,形成一定规模,且在省市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众创空间(特色小镇)。

150

“新青年下乡”——“青春暖夕阳”助老行动项目

以温州市民政管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以“新青年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服务型高校职能,深入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拟计划开展大型服务20次,常规活动100次,新建志愿服务基地10个,惠及老年人1000余人次,为温州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1.本项目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温州地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2.通过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有效融合温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暑期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公益等多种载体,致使本项目在温州、全省高校中形成品牌项目。

1.学院志愿者与泰顺“新青年下乡”基地、平阳老年照料中心、温州红景天等单位开展每周一次的常规活动;

2.以“3.5学雷锋日”、5.4青年节、暑期社会实践、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大型助老活动;

3.每一季度开展阶段性总结,每一学期开展考核、评比及表彰。

151

温州体校

各级体育大赛工作晋级升位

我校作为我市唯一一家训竞单位,承担全市18个运动项目的训练任务,需完成全市80%的金牌任务数。今年重点做好巴西里约奥运会、各类世界级赛事和省常规比赛的备战和参赛工作。

1.力争有更多我校输送的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2.射击、蹦技、游泳、羽毛球等项目在各类世界级大赛中摘金夺银;

3.参加浙江省青少年比赛,继续保持金牌总数全省第三的水平。

1.1-3月备战奥运会,4-6月参赛名单确定,7-8月参赛奥运会;

2.根据国际单项体育竞赛组织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竞赛日常安排,参加各类世界级赛事;

3.1-3月开展冬训,4-6月进行常规训练,7-8月参加省常规比赛。

152

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深度拓展

基地认定工作是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各级各类体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是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载体,是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地认定要求高、标准严,考核细则涉及到硬件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科学训练等诸多方面。

1.力争进入全国前百所左右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成为全国标杆式的体育运动学校;

2.创新“体教结合”的特色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规范+特色”导向,成为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全国示范单位。

1.1-8月开展资料汇总等常规工作,9-10月进行自评,11月接受省体育局初评,12月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复评。

2.1-6月,挖掘 “读训并重”的“读”的内涵,分别推进中专特色课程改革、初中特色有效学习评价改革、小学“学导融合”教学改革。7-12月,拓展更多“体教结合”外延渠道,分别推进学籍管理、县市区联动和校际联盟工作。

153

市工科院

科技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利用我院现有平台和资源优势,联合外部力量,围绕我市510产业开展分析检测、设计、科技中介和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推温州企业转型升级。

开放现有各类科技要素,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开展科技人员主动挂钩联系企业,实行精准技术服务,每位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必须挂钩联系1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全年开展技术服务企业500家以上。

6月份前明确向社会开放的各类科技要素,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开放力度。

154

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提升和培养培训

以温州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为目标,以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为手段,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化程度。

针对性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000人次以上、高级人才培训150人次以上,各类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合计培训10000人次以上。

8月份前完成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高级人才研修培训班按照批准时间节点进行。

155

省亚作所

《温州植物志》出版

《温州植物志》编写历时6年,共分五卷出版,大约400万字,记载了约210科1022属2800种温州野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经济价值等

为浙江省第一个地市级的植物志书,且全部为彩色图版印刷。

关键时间节点:4月前完成出版社的招标工作,10月前完成全部书稿的校对,年底出版。

进度安排:3月进行招标; 3月底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5月第一稿,8月第二稿,10月定稿,12月印刷出版。

156

科研创新基地迁建

位于瓯海区潘桥亚热带植物种子种苗科研创新基地,是我所园林花卉、林业生态、果树、中药材等学科科研与示范推广的重要载体,是浙江省珍贵彩叶树种定点生产基地和温州市林业保障性苗圃,还承担着全所各学科每年40多项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的实施任务。因温州城市轨道S1线建设征用,需要整体搬迁。现计划征用瓯海区瞿溪雄溪106亩作为新基地建设,总投资6597万元。

新科研基地迁建完成,将成为集科研创新、示范推广、科普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创新与示范基地,成为特色经济植物研究、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样板,成为植物资源保存和科普教育实训基地,成为温州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窗口。

4月份进场施工;年底完成12000平方米农业科研设施和科研试验地建设,基本完成基地搬迁。

 

            “2016年度市直单位亮点项目汇编”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