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督考网  ->  考绩工作  ->  十大项目  ->  市直属单位  -> 正文市直属单位

市发改委2016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安排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9日 来源:温州督考网

项目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基本情况

2016年工作目标和进度计划

权重%

改革创新项目

1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

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全市面上改革,突出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

1.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

做好全市各级各类产业平台的整合、优化、提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动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传统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年内出台实施《温州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全市市级以下产业功能区块(不含小微园)在5月底前完成区块摸底和整合提升方案编制工作,7月底完成平台“十三五”规划方案编制。

2.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围绕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目标,突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产品应用、信用联合奖惩、信用示范创建、信用文化建设六项重点任务,打造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亮点。

(1)年内基本完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2)积极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上半年出台《温州市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初步实现“黑名单”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

(3)推进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应用,构建成熟信用服务市场,深化重点领域和行业信用建设示范。10月底前,制定信用产品应用清单,加快推动信用记录报告应用,切实构筑“互联网+诚信服务”闭环。

(4)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深化地方和行业示范创建活动,切实组织好我市第十五个“8·8诚信日”系列纪念活动。

3.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

指导龙港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行政成本得到严控,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明显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成效,积极探索出一套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精简高效创新的设市模式,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设市模式的典范。

(1)指导龙港完善试点实施方案。

(2)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3)进一步与中央和省主动对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4.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1)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2)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4)建立健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

(5)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

10

亮点项目

2

杭温高铁

项目

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示范项目,是构建温州、金-义、杭州三大都市区的便捷快速通道,对温州意义重大。该项目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台州、温州等市,协调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

加快前期工作,列入国家、省专项规划,拿到项目路条(预可研通过审批),扎实做好工程可行性及支撑性专题研究工作。2月底将预可研上报省发改委,力争上半年拿到项目路条;下半年启动项目工可研究工作。

5

 

3

省级天然气管道温州段工程

省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省主管网东干线和西南干线组成部分,两大干线在温州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后将率先向温州市区实现供气,并逐步向沿线具备接气条件的县(市)供应天然气,将彻底结束我市无管道天然气历史,是我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年内全面建成206公里管道以及16座场站阀室,全线覆盖6个县(市、区)和2个产业集聚区。实现温州段工程联网贯通,并向温州市区通气。6月份,甬台温190公里管线和金丽温16公里管线基本建成;年内,甬台温16座场站阀室建成,具备向市区供气的能力。

5

 

4

重大项目推进

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做到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与在全省的排位相匹配,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新三年投资计划相一致。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0亿元,增长11%以上。

1.科学安排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各县(市、区、功能区)投资任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力争5亿元以上重大能源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3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

2.引进产业项目投资规模超5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超10亿元,农林牧渔超2亿元项目共5个。

3.引进央企、国企合作投资项目6个(不含BT、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

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安排市重点建设实施项目345个,年度计划投资683亿元,其中项目开工77个,建成59个,续建209个;安排前期项目78个。省“411”重大实施项目入库82个,年度计划投资430亿元。集中梳理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特别是2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

5.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督查重大项目机制,推动精准服务、精准发力。推进督查督办制、通报约谈制、考核奖惩制等工作机制。抓好开展项目集中开工等专项活动。

20

(其中,2、3项分别占权重3%)

 

5

重大要素保障

围绕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位要素,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

1.完善充实我市 PPP 项目推介库。推动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推动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

2.确保全年企业债券核准和发行2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银项合作,促成项目和资金对接。

(1)强化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分批次做好城市停车场专项债券试点发行。通过传统企业债、专项建设债券等支持我市重大项目建设。

(2)加快推进政府平台投资基金。积极探索设立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基金。做好市名城保障房基金到期置换工作。

(3)创新“债贷投租证”银项合作方式,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

3.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列入省重点,争取更多省“戴帽”用地指标。积极争取用海指标。

4.做好各领域专项补助资金组织申请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10

 

6

重大产业发展

围绕“510”新兴产业、湾区经济、服务业等重大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1.深入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制订实施新兴产业年度培育实施计划,以考核为导向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石化、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争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引进临港石化、通用航空项目共3个。

2.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海洋经济。精心编制实施湾区经济发展规划,推进鳌江流域城镇组团式发展,推进海岛、海湾、海港“三海”联动发展。

3.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年度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计划编排,完成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宏观经济运行及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在生产生活领域推广应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4.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1)编制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推动服务业企业“双百”培育,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信息、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领域,做大做强100家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100家成长型企业。

(3)争列省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试点。

(4)结合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谋划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继续推进空港新区物流园、乐清湾物流园区、瑞安江南物流园区等建设,支持第四方物流平台发展。

10

(其中,引进临港石化、通用航空项目占考核权重2%)

 

7

重大平台建设

围绕省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各类产业平台,加大规划、建设、整合力度,不断发挥平台集聚效应。

1.编制实施瓯江口、浙南沿海先进装备等省级产业集聚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抓好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招商工作。

2.加快推进对台合作特色平台建设,推动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涉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面加强海西区对台合作交流

3.编制年度温州市对韩开放合作工作计划,做好对韩开放合作宣传推介、产业招商、项目落地等工作,推动温州韩国产业园建设。

4.抓好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工作。

10

 

8

重大能源建设

围绕能源领域,积极推进新能源、低碳城市等试点示范创建,加快推进三澳核电等重大能源项目。

1.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1)编制实施“十三五”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全年完成1150台高污染燃料锅(窑)炉淘汰改造。

(3)扎实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

2.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7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新建600个充电桩。

3.推进乐清正泰光伏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4.推进浙江三澳核电、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

10

 

9

重大事项谋划

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及宏观经济预判、项目储备等重大事项,加强谋划力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实施“十三五”规划。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宣传,推动规划实施。

2.切实抓好专项规划编制。

(1)牵头编制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三五”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完成审批发布。

(2)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3.加快南岸水库、楠溪江河口大闸、温武铁路、市域铁路S3线等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把更多重大工程和项目纳入国家、省专项规划。

4.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加强宏观经济研判。开展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出谋划策。

10

 

10

重大民生保障

围绕民生事业发展,扎实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领域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切实维护物价物价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福祉。

1.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1)落实一批改善民生事业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投用。

(2)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混合经营等模式,推动民间资本顺利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3)牵头编制我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社会产业发展。 

2.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建设“1+N”农村经济规划体系,推进一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安排援疆、援青、援藏建设项目31个,援助资金1.1亿元,完成年度各项援建任务。

4.维护物价稳定。

(1)完善“温州菜篮子”和温州价格监测指数,提升价格服务水平,服务政府价格决策。

(2)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

(3)深化水、电、气等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出台市区差异化停车收费等政策。

(4)推进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严厉打击垄断和不正当价格行为,促进市场的公开公平透明。探索制定实行市场调节价且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商品、服务的议价规则、价格行为规范。

(5)妥善解决价格投诉举报与价格信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