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督考网  ->  考绩工作  -> 正文考绩工作

市委组织部2017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完成情况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来源:

序号

项目名称

2017年工作内容和目标、工作举措、进度计划

完成情况

1

亮点

项目

打好村和社区组织换届决胜战

以实现“三确保、四个好、五提高”为目标,以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基层铁军为核心任务,以打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为根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从严从紧狠抓选风选纪,积极稳妥推进村和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1.以“拆、治、归“的理念推进村社换届,拆掉不担当、不干事、不守法的村社干部,治好不利于村社换届的歪风邪气,让村社干部的公信度和战斗力回归。

2.强化责任落实,逐级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县乡党委书记责任,实行县乡领导包干联系和干部专项考察,落实村干部“三项”承诺制度。

3.深入实施“五清”行动,着力化解各类可能影响换届的干扰因素。

4.健全完善重点难点村集中攻坚制度,实行每日一报和挂牌销号制度,有计划高质量推进。

5.守好网络舆论斗争主战场,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

1.谋得深,面上组织稳妥有序。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从“强化责任、严把资格条件、狠抓重点难点、严肃选风选纪、营造氛围”等方面出击,推行 “一状三办法”考责问责制、“党员信任票”“村档乡管”、村级大党委等“十二招”经验做法。

2.打得狠,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开展声势浩大的“五清”行动,化解信访积案299件,整转复杂村重点村831个。打击村霸地霸353名,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8起,新闻媒体通报7次,共拿下2106名“五不能”人员、2366名“六不宜”人员,实现瑕疵人员“零当选”。

3.抓得实,打赢选情复杂村攻坚战。盯牢抓好重点地区以及历史遗留多的选情复杂村, 187个选情复杂村、119个城中村、近3年曾进京赴省上访的39个村,全部顺利换届,组织意图人选全部当选。

4.落得细,村社换届完美收官。组织开展“班子交接”“加强配套组织建设”等10项工作,开展村社换届工作考核排名,全力做好村社换届收尾工作。

亮点和成效:温州村级组织在全省体量最大、情况复杂,这次在全省第一个完成换届,质量也是历史最好。刘云山、赵乐际、陈希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得到车俊书记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刊发长篇通讯,中组部调研组专程来温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2

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市县换届工作

坚持把市县换届工作作为今年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精心做好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组织筹备工作,圆满完成市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任务;统筹安排指导好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努力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选出好风气、换出好面貌。

1.精心指导县(市、区)开好“两会”,注重换届风气全程督导。

2.做好市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有关工作,高标准完成市党代会和“两会”组织组工作。

3.抓好市直部门领导班子集中调整工作,配强市直部门“一把手”,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功能。

1.圆满完成市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精心安排换届配套人事方案,严密做好大会组织任务,精细操作选举工作,114名省市委提名人选均一次性满票或高票当选,市长、市人大主要领导、市法院院长历史上首次满票当选。

2.精心指导县(市、区)开好“两会”。落实换届选举专门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开展候选人审查批复,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县(市、区)“两会”工作的指导,2月下旬,11个县(市、区)“两会”全部圆满闭幕。

3.认真做好市直部门人事集中调整工作。于5月、7月提请市委研究通过市直部门人事调整方案,调整人数分别为57人、161人。尤其是选优配强了46名部门正职,38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组成部门正职,全部以绝对高票通过,5人满票通过。

4.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注重换届风气全程督导,尤其是在县(市、区)“两会”期间,从职能部门抽调85人,组建11个现场督导组,在县(市、区)两会期间24小时驻会,实行严格把关、全程督导。

亮点及成效:1、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振鹤批示肯定,要求省党代会借鉴温州做法。2、县(市、区)“两会”圆满完成,班子成员和监察委员会主任、“法检”两长均高票当选,,平均得票率达99.18%。

3

温州铁军活力激发工程

针对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存在的精气神不振、出现“亚健康”等问题,着重在完善机制和创新上下功夫,多途径多渠道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振干部“精气神”,提升队伍执行力。

1.探索实行区别于非领导职务晋升普惠政策的激励机制,划出一定比例的职数激励干部,使表现突出、公认度高的干部在非领导职务上提前晋升。

2.针对“中梗阻”问题,推动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探索建立业务相近单位联动交流机制。

3.在精准锁定的基础上,对不敢担当、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的干部加大下的力度。

4.组织开展“百狮遴选”,分类遴选一批“狮子型”干部,做好入库动态管理。同时关心关爱“老黄牛型”干部。

5.实施“基层安心工程”,开展乡镇(街道)干部“两个20%”待遇要求落实情况督查,大力推动干部政策、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

1.完善激发干部活力政策体系。出台《关于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当好“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排头兵的决定》和《实行县级非领导职务激励政策的意见》;落实好乡镇(街道)干部“两个20%”待遇要求,经多轮实地督查,全市 个乡镇(街道)做到了全覆盖。

2.首次集中开展了大规模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全市交流科级领导干部110人、县(市、区)交流股级干部669人。

3.加强“两型”干部动态管理调整。实时发现、筛选、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结构性干部,对“狮子型”和“老黄牛型”干部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和充实,持续保持各100名左右的存量。

4.持续推进领导干部“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和问责干部92人,其中市本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8人。对关键岗位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其中3名部门正职被交流到一般岗位。

亮点及成效:1.成功对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进行“破冰”,破解了多年想解未解开的难题。中组部以领导参阅形式报中央领导,浙江日报以整版的篇幅进行深度报道。2.出台区别于非领导职务晋升普惠政策的激励政策,划出一定比例的职数切块用于干部激励,大力推动待遇向基层倾斜,走在全省前列。

4

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针对少数干部观念理念陈旧、眼界视野不宽、专业素养缺乏等实际问题,实施领导干部党性升华教育和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4+X”培训计划,强化干部信念,更新干部理念。

1.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新提任干部“党性教育第一课”。

2.采取“走进名校、走近标杆”“培训+考察”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事业与社会管理、政法维稳等4大专题培训。

3.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办好“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等专题研讨班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发展、特色小镇建设、PPP项目运营管理、大镇管理等专题培训。

4.点派优秀干部服务助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剿灭劣V类水”“企业股改上市”等中心工作,让干部经历必要台阶和递进式历练。

1.实施领导干部党性升华教育。举办新提任市管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对45名换届后新提任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分三期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每期5天时间,全市13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接受培训;在各主体班次增加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比重,确保占总课时70%以上;首次组织县级班学员赴长征干部学员开展党性锻炼,取得良好效果。

2.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资本市场研讨班、“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产业平台建设”“PPP模式应用”等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培训班6期,专门组织中青班学员赴深圳学习城市管理和高端产业发展专题内容。

3.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精心办好新任党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切实提高党外干部工作能力。

4.开展领导干部“走进名校、走近标杆”知识更新之旅。采取“培训+考察”模式,组织主体班次和专题班次学员赴国内知名高校培训,现场考察杭州钱江新城、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场、安吉创客小镇、苏州工业园、深圳等地区。

亮点及成效:1.今年以来,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做法得到了市委周江勇书记批示肯定3次,张耕市长批示肯定1次、马永良部长批示肯定1次。

2.我市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做法被《共产党员杂志》采用并刊发2期。

5

切实提升识别选育干部的精准度

按照“科学选人,首在精准知人”的要求,坚持“二八工作法”,把干部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平时了解班子、识别干部上,延伸选人用人的深度广度精度,做大做优结构性干部储备库,切实提升精准识别选育干部水平。

1.探索实行干部日常表现大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干部日常表现、心理状态及落实急难险重任务的具体表现。

2.坚持多种形式考察干部,组织开展市直单位驻点考察,深化干部一线专项考察。

3.实施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报告及新提任市管干部工作季报制,开展“新进班子干部适岗情况”专题分析研判。

4.深化年轻干部“接力工程”,面向重点大学定向选调,建立“四个一百”干部储备库。

1.探索建立干部大数据系统。整理干部日常情况8项清单,搭建干部画像的框架支撑,构建展示干部日常表现的大数据平台。

2.改进考察了解干部方式。组织开展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回头看”,深化干部一线专项考察,坚持每月一次的综合分析研判。

3.实施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报告及新提任市管干部工作季报制度。共收集梳理履职情况报告163份;收集梳理新提任市管领导干部工作季报257份。

4.深入实施好“学干一体、实战历练”计划。选派2400多名攻坚专员,形成了干部一线攻坚、一线破难的强大声势。尤其是在3个城区组建攻坚“百人团”,在“大拆大整”中发挥了中坚骨干力量。

5.深化年轻干部“接力工程”。首次开展面向北大、清华等国内排名前10的高校定向选调12名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定向培养一批年纪轻、素质好、能干事的优秀干部,并适时调整“四个一百”干部储备库。

亮点及成效:

1.构建大数据平台+日常走访+季报+专项考察模式,全面掌握干部日常表现、心理状态及落实急难险重任务的具体表现,创新了掌握干部日常表现的方法途径。

2.在通过中心工作、急难险重任务历练和选任干部,形成鲜明的干事导向和基层用人导向。

3.从“双一流”高校挑选优秀人才,拓宽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来源渠道。

6

全力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

按照“连点成线、串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在加强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确保每个镇街至少在其公路主干道沿线建成一条示范带,覆盖辖区50%左右的行政村,构建起纵横交错、分布广泛、辐射全市的“红动温州”党建高地。

1.制定出台工作方案,重点抓好党建要素显性化、基层制度刚性化、队伍管理严格化、基层党建区域化、基层保障正常化等5个方面16项任务。

2.按照“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制定加强党支部主体作用意见,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

3.市县分级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比学树”活动,实行定期通报晒进度。

4.制定达标验收标准,以县里自查、市里核实形式予以验收。

5.建立健全督查暗访机制,开展党建巡察组访查、党建报表通报和落后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约谈制度,督促抓好工作落实。

1.周密谋划。把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作为破解“点强面弱”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组织部专门出台实施意见,并以任务清单形式分13大块30项内容进行部署。

2.狠抓落实。重点实施“后进支部大整顿”“红色阵地大深化”“基本制度大落实”“党建保障大加强”“组织生活大提质”“服务功能大改进”“干部素质大提升”“党员管理大强化”等八大行动。建立健全督查暗访机制,开展党建巡察组访查、党建报表通报和落后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约谈制度,督促抓好落地。

3.互学互比。在7月和12月,组织开展2次“互学互比”活动和2次现场会,到县(市、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进行现场比学活动,并进行随机抽查、现场打分测评。

4.严格验收。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考核验收。市级示范带由市委组织部负责验收;县级示范带由县级组织部门审核把关,市委组织部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实地核查。

亮点和成效:全市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投入达5.68亿元,共创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带22条,县级示范带103条,在每个地方都形成了4-5条“党建风景线”,覆盖市域内60%以上的村居,构建起纵横交错、分布广泛、红色元素凸显的党建示范集群,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7

实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提升工程

以“集中消灭经济薄弱村空壳村”为目标,深化完善“强村惠民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实行“一村一策”,积极培育特色经济,着力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确保不把一个薄弱村带入全面小康,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体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1.根据省里新要求,完善“强村惠民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操作性。

2.因村施策,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合力攻坚,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八法”。

3.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包干制度,将联系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

4.实行干部专项考察,定期听取各地薄弱村集体经济攻坚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开展随机暗访和专项巡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乡书记亲自领衔破题,综合运用思想引导、强化督导、严肃问责等措施,传导压力,凝聚共识。

2.自我加码加压。紧盯增强造血功能,改变简单兜底,提出今后三年,每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不低于15%,各县(市、区)增速高于上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6个百分点,做到3年省定任务1年完成。

3.精准有力推进。坚持“项目为王”,逐村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开发“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责任捆绑”手段,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实时掌握每个村、每个项目的动态。

4.加强扶持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配干部、给政策、教方法、强帮扶,全力提高村级“造血”能力。全市今年共投入3.04亿元财政资金,其中市财政至少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亮点和成效:温州集体经济薄弱村占全省1/4,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占全省一半以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速度全省领先。截至11月30日,全市已消除薄弱村1586个,完成三年任务的92.91%。二是质量全面提升。截至11月30日,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4116个,完成三年任务的97.53%。这项工作得到省委车俊书记1次批示和任振鹤部长2次批示肯定。

8

深化“红色动力工程”建设

紧扣两新党建工作的领域特色,突出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加强全域覆盖和全域推进,坚持在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实质作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党建强、发展强”,进一步牢固树立温州“两新”党建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1.推行“组建十法”抓覆盖,使单建率提高5%以上。

2.开展党建示范点、示范带建设,市县两级打造一批示范点,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条示范带。

3.抓好“双亮双联”、党建服务众筹、社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五送”活动等实质作用发挥的载体落实。

4.开展互联网企业、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等新领域新业态党建工作。

5.分领域抓好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提升工作。

1.狠抓有效覆盖质量。今年以来,全市新单独组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638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29个,单建率比上年分别提高了5.1%、5.3%。

2.大力推进示范点示范带建设。全市创建160家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新创建“一企一品”25个、“一社一品”19个、“一域一群”9个。布局建设了20条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党建示范带。

3.充分发挥党组织实质作用。创新实施两新组织“帮扶八法”,帮助142个薄弱村实现“摘帽”。开展“党员+项目”工作,总结推广党建“众筹”服务和“荣誉银行”等做法,有效激发红色动力。

4.切实加强新领域新业态党建工作。率全国之先成立市网络文化协会党支部、市互联网发展促进会联合党委,中央网信办官网和内部信息专门刊发推介“温州经验”。

5.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提质增效。召开全市学校、医院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以及全国温州商会党建工作推进会,3个单位入选省级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基地。

亮点和成效:1.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振鹤对“帮扶八法”作出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作了详细报道。2.《人民日报》“砥砺奋进的五年”栏目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对我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了集中报道。

9

合力打造温州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平台

以建设浙南闽北人才高地为目标,打好“规模效应”牌,精准打造一批温州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平台,实现由点状分布向人才集群的转变,为人才施展才华打开空间,为打造“铁三角”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按照创成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要求,重点推进浙南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积极指导乐清“千人计划”产业园创建工作。

2.搭建“百企聚才”平台,筹建企业人才需求库、项目投资需求库、温籍人才信息库,推动才企需求对接。

3.创办“温州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为高层次人才在不同体制间流动搭建载体。

4.牵头推进人才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

2.实施“一县一平台一品牌”建设,指导各县(市、区)有选择推进(或启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创新创业社区等创建工作。

1.立标全省先进,建成浙南地区首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园区千人计划数从22人增加至54名,6月份实现挂牌。

2.搭建“百企聚才”平台,推动才企需求对接。精准务实举办中国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等10多场重大引才活动,促成30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温州。

3.成功挂牌“温州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打破了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自由流动的藩篱,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上走出新路子。

4.牵头推进人才创新载体密集建成。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才创新平台6家。

5.实施“一县一平台一品牌”建设。在乐清市启动“千人计划”乐清产业园平台建设,实施“雁荡山计划”品牌行动。在瓯海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实施“瓯越英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项目127个。

亮点和成效:以各类载体平台的综合提升带动人才集聚。2017年我市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0人,入选省“千人计划”18人,为近4年最多,累计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总数达到152人,总量居全省第三;25个智力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资助,为省内获资助最多的地市;2个团队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实现温州历史上“零”的突破。

10

全面开展对标“六度”联考联创行动

按照周书记提出的“组工干部的精气神要成为全市干部精气神的风向标、组织部门要成为温州铁军中的标杆部门”要求,以上下联动、加强考评考核、推进创先创优为综合手段,引导全市组工干部对标提升“听党指挥的忠诚度、服务大局的紧密度、争先晋位的加速度、推进落实的强韧度、业务能力的胜任度和作风形象的美誉度”,全方位促进温州组织工作对标赶超、提档升级。

1.实施组工干部常态化党性体检。

2.按照“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先进”要求开展“立标对标创标”工作。

3.组织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部机关各处室开展业绩比拼“擂台赛”。

4.建立并推行以“单位集中学、个人自主学,应知应会考试、挂钩单位考绩”为内容的组工业务考学机制。

5.建立部领导“双联双抓”制度。

6.改进组织工作绩效考核。

7.实行督查通报量化制度。

8.实施工作流程再造。

1.实施组工干部常态化党性体检。派驻纪检组会同部机关党委抽调精干力量,由副县长级干部带队,对全市组织系统开展专项检查,并梳理处六大类问题予以整改。

2.扎实推进立标创标。组织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部机关各处室开展立标创标工作,梳理确定61个年度对标立标创标项目,并按照要求全力抓好推进。

3.深入开展“双联双抓”。全年组织开展两轮“双联双抓”,由部领导亲自带队,采取无告知的形式,深入一线开展明查暗访,并组织召开分析研判会。推行通报量化,对发现的问题,逐县印发整改通报26期,并抄送县(市、区)委书记。

4.按期举办“擂台赛”。组织开展县(市、区)、产业集聚区组织工作三轮“擂台赛”,着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

5.以“周三夜学”为主载体开展常态化学习。以两周一次的频率坚持开展部机关干部“周三夜学”,通过政策研学、主题发言、专家授课等形式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

亮点及成效:

1.创新推出“重点工作抓落实擂台赛”,是全市“比学赶超”工作在我部的具体落实,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2.不定期开展无告知暗访,以硬招、实招促工作落实,在基层也引起了震动。

3.坚持“夜学”制度达8年时间,部领导带头参加,实行严格的请假制度,做到高标准、无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