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当前,温州生态园建设正面临着大干快上、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通过“互看互学”活动,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扎实苦干,掀起了生态园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
一、今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心聚力谋发展,克难攻坚求突破,转变作风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园开发建设。2011年计划完成政府投资7亿元,1—10月份已完成政府投资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3%,比上年同期增105%;1—10月份,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投资率达86.8%。
(一)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建立生态园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制度,加强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完成湿地沿河绿化5.9万平方米,河岸生态修复1.2万米,河道清淤2.3万立方。开展重点污染源整治,整治取缔湿地内污染企业172家,完成污水配套管网建设5.05公里,积极推广瓯柑生态化种植。查处各类违法填河行为16起,查扣各类违法船舶10艘。据华师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场水质抽样检测,三垟湿地水质已有明显好转。做好大罗山生态保护工作,完成大罗山生态公墓规划批复,积极协调督促当地政府加强生态保护巡查和管理,坚决打击生态破坏行为。
(二)开发建设形成高潮。以“十大建设工程”为主抓手,强势推进工程项目建设,2011年计划完成“十大建设工程”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额11.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4%。做好规划项目编制,生态园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报批审查阶段;黄屿片区功能转变规划修编已得到市政府批复。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目前三垟大道、南仙堤、西出入口等六大工程已全部完工,黄屿西19#地块、南仙B地块32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完成所有房屋结顶。6月28日举行了生态园“八大工程”集体开工仪式,北出入口公园、黄屿片东5#地块安置房、中兴大道、马屿垟功能配套等八大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约39.5亿元。启动大罗山开发建设,大罗山近期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明确了有关区(市)、功能区的近期开发建设任务。大罗山重点区域开发已完成项目策划和地形测量。开展“六城联创”,推进园林绿化工作,完成公园绿地建设20多公顷;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完成三垟周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腾空和维复方案编制。高教园区配套工程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教工住宅已完成房屋结顶施工,园区北出入口道路、景观大道、中心东路等道路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在有序推进,景观绿化建设得到改造提升。
(三)“村房两改”全面启动。制定出台《关于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湿地内9个旧村房屋现状和拆迁安置量的调查,已率先启动张严冯、彭垟等村农房改造工作。做好三郎桥片安置新区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一期安置房地块已启动建设。湿地外黄屿村“城中村”改造已完成控制性规划修编,黄屿东7#安置房地块已启动建设;吕家岸村“城中村”改造也已完成控制性规划编制。大罗山茶山6个村下山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已完成房屋现状和拆迁安置量的调查。
(四)攻坚破难成效显著。为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开展破难攻坚行动。百分之百完成黄屿大道拆迁拔钉清障工作,开展“违必拆、六先拆”专项行动,落实拆违十大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已拆除违法建筑物28万平方米、违法广告设施123处。开展拆围去丑,完成拆除围墙6处1320米,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做好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已完成“转而未供”土地965亩,完成率82%。加快历年遗留项目的建设进度,小水潭生态体验基地项目已于6月底进场建设。
(五)体制机制基本理顺。作为市级功能区之一,市级经济事务管理职能已基本到位,明确了三垟街道、茶山街道的委托管理方案,增设了财政局、发展经济局、资源环保局、国土规划建设局、城管与执法局等机构,同时又将市高教园区建设管委会并入温州生态园管委会。温州生态园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组建,公司注册资本金计划30亿元,已到位12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阶段是温州生态园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温州生态园将以生态为主题,山水为特色,地域文化为内涵,以打造三垟国家湿地公园和大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目标,加强保护、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努力将生态园打造成为温州都市区的生态景观核心区、活力旅游休闲度假区、和谐绿色人居区。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生态保护,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建立保护与建设控制体系。生态园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城市生态核心区,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化战略。根据生态敏感度、生态价值度和用地适宜性,要把生态园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景观建设区、生态协调区、开发建设协调区等五大类,并设立相应的建设准入标准及修复保护措施。
二是深化重点污染源整治。开展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实施湿地内工业企业外迁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大罗山保护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和协调督促,及时打击生态破坏行为。
三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项目。要大力实施河岸生态修复、底泥清淤、外源拦污等生态修复项目,开展违法建设和非法侵占河道专项整治。全力实施今冬明春绿化建设,加快推进福滋垟公园、东岸垟公园、农业观光园等82公顷的园林绿化工程和绿道网建设,加快推进大罗山森林公园建设。
(二)突出项目建设,全面掀起建设新高潮。
一是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优化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一带、两核、两片”发展格局。加快修编湿地控规和编制大罗山重点区域控规,逐步形成完备的规划体系。
二是全面拓展建设战场。主要在五大片区推进开发建设。在湿地片要加快建设园林景观、旅游配套项目,在三郎桥片要加快建设旧村搬迁安置房项目,在黄屿片要加快建设城中村改造、退二进三项目,在大罗山片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农房改造项目,在高教茶山片要加快建设高教配套、茶山中心区项目。
三是强势推进开发建设。以2012年“十大建设工程”为载体,强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着力解决资金筹措、征地拆迁、项目报批、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热潮,确保明年“十大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
(三)突出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村房两改”。
一是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完成黄屿片西19#地块、南仙B地块3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三郎桥片湿地农房搬迁和黄屿东7#地块、东5—1#地块安置房,动工建设茶山山根村农房改造安置房和大罗山农房改造安置房。
二是提高农户签约比例。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细化政策框架,组建工作组深入各村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村民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签约比例。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通过实施“三分三改”,深化户籍管理、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工作,推进社区平台建设,促进社区建设功能集成、档次提升、平台扩大。
(四)突出转型发展,着力促进三产开发。
一是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业。要以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为基础,划分多个风景特色单元,推出系列旅游线路,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温州大都市区的“城市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升文化内涵,做好湿地和大罗山的文化研究和挖掘。
二是大力推进黄屿片功能转变。要对黄屿片区现有的700多亩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转变,根据等价交换、适当优惠的原则实施退二进三,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味。
三是加快建设高教园区服务配套。按照争创一流高教园区的标准,完善现有规划,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教园区市政道路、排污设施、人文景观、商业配套及园林绿化等建设,提升高教园区的档次。
(五)突出改革创新,再创加快发展新优势。
一是实施建设项目法人制。以生态园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组建为契机,全面贯彻执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在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总承包管理制,加强对施工组织、施工现场、建设内容的监督检查,落实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速度和效益。
二是加快土地机制改革。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实施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相结合,坚持“农民自愿、依法依规、农用地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原则,对照规划,创新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对未征农用地有步骤、定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农用地流转。
三是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搭建大的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生态园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做好公司资金本增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资、外资为补充,金融资本为主力的投融资机制,为大建设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