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下面我就温州高新区今年以来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思路举措做简要汇报。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是温州高新区起步之年。自成立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今年1-10月份,温州高新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7.7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企业出口达72.18亿元,同比增长20.5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8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92亿元,同比增长15.8%。形成了以电工电气、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等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和以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考核组验收,被科技部列入报国务院八家备选单位之一,浙江省就温州一家。高新区内设机构“一办八局一中心”已完成组建,托管移交工作正在积极进行,部分已经完成交接,审批服务中心已经投入试运行。同时以申促建,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初步构筑起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十二五”规划、产业规划完成初步成果。
三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原温州工业园区一、二期排水整治工程完工,文昌路污水整治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温州五金装饰市场即将完工,原温州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大楼、物流仓储项目、蒲州文化中心等完成前期。
四是环境改造初显成效。深入开展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和“两拆两绿”、拆围去丑等专项行动,拆除实体围墙15096米,拆除各类违章454处共37万多㎡,完成18处“金角银边”治理,共建设绿地近7万㎡。农房集聚改造全面启动,10个村农房集聚改造规划总建筑面积47万㎡。
五是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下一步,我们将以决战的姿态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争在年底前获得国家授牌,以此为契机掀起转型发展新高潮,到2015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9亿元,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占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35%,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0%以上。明年要完成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重点要通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推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城市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产业立区战略,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培育激光与光电、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总部与商务、金融、服务外包、现代商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提升电工电气、关键汽车零部件、特种泵阀、专用设备、制笔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100家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345+100”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实施城建优区战略,着力推进城市转型。通过实施“优二兴三”,高标准建设好核心城区(状蒲片),着力打造五大板块。上江路机场大道至雁荡西路段改造为总部(楼宇)经济集聚区板块,雁荡西路以南建设地区级的高端居住休闲板块。以创业园和科技城为中心的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板块。文昌路-瞿江路以东区域,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板块。机场大道以北建成高档商务板块。明年正式启动,到2015年基本完成核心城区(状蒲片)改造,构筑起一座时尚、高端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三是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实施创新平台打造和创新人才汇聚两大行动,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泰高新技术科技园等孵化器建设,构建科技服务联盟、公共信息和技术、成果交易和中介、园区资源共享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明年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7个以上,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7个以上。到2015年,区内各类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突破35万平方米,引进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共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移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35个以上,50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中心。引进35名以上领军人才,35个以上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500名以上硕士毕业生,50名以上博士,成为全市高端资源要素集聚高地。
四是实施投资强区战略,着力推进“三生”融合。今后四年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亿元,明年要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投资率在60%以上。其中“双十工程”总投资239.95亿元,明年投资46.24亿元。
主要投资方向: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明年要开工建设光电创新大厦、文化创意大厦、科技创业大厦、人才大厦和3个科技孵化器。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年要开工建设江滨路景观工程、环山路、文昌路等道路工程和建成区截污纳管工程。三是大力推进城市化项目建设。明年要开工建设汤家桥村、周宅村和下垟村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开工建设4个园区企业总部大楼项目,启动1家五星级商务酒店。四是大力推进环境改造项目建设。明年要完成上江河河岸景观整治,开工建设石坦山公园、建成区亮丽工程,改造和新建2个农贸市场、3座危桥,23个公交站点。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包括土地保障和财力保障)、强化服务效能,助推经济、社会、城市转型发展。
各位领导,高新区全体干部职工将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三生融合”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