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督考网 > 互看互学

文章正文

“互看互学”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汇报材料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徐蓬勃

2011年12月07日 22:41:14    来源:温州督考网    字体:

  今天,市委、市政府“互看互学”活动走进开发区,这既是对我区项目建设的一次实地考察,也是对我区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开发区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我们决心以此为契机,以青厦、杭甬为标杆,进一步解放思想、再鼓干劲,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现将我们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开发区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10月份,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7.29亿元,同比增长11.49%,其中滨海园区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6.65%;实现财政总收入20.82亿元,同比增长17.27%。我们坚持大项目带动,引进总投资2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7个,以汇润电机为代表的滨海一道19个工业项目基本竣工,以博德包装为代表的8家企业集体开工投产。深入开展“双百攻坚”行动,推行项目联合验收、闲置厂房统一招租等机制,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帮扶,全区经济和金融秩序总体稳定。

  (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任务72亿元。我们以“双十工程”建设为载体,切实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推出2208亩工业用地挂牌,占全市工业土地挂牌的58.4%,着力解决了矿渣矿源、施工便道、施工用电等问题,金海(丁山)首批入园53个项目基本进场施工,第二批入园(今年7月份摘牌)18个项目有三分之二进场施工。截止10月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8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84.46%,同比增长105.92%,投资率达100.3%。组建了滨海新城投资集团,确定了组织框架,下设5个全资子公司,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面兴起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三)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以“绿满园区”为载体,去冬今春全区新增绿地51.5万平方米,呈现了许多亮点。今年绿化工作计划投资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9亿元。特别是小游园建设,今年目标任务12个、面积16.77公顷,实际完成了17个、面积27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滨海园区新增绿地49.63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从6.78平方米/人提高到16.67平方米/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对滨海园区超环评、超标排放等行为,强力推进了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四)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围绕目标倒逼进度,“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共完成供地6456.9亩,完成率90.1%,率先提前完成年度清理任务,预计年内可完成95%。强力推进“违必拆、六先拆”、“拆围去丑”和“两拆两绿”工作,推行联合执法、领导包案、片区推进等机制,滨海园区共拆除违章12.33万平方米,三个街道共拆除违章78.11万平方米。抓好后续跟进,企业拆违后空地已基本绿化。开展城中村改造,完成状蒲片2个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及早介入海城、天河、沙城三个托管街道“村房两改”等工作。

  (五)民生建设扎实推进。针对我区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我们加强规划,加大投入,滨海第一幼儿园动工,滨海学校完成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滨海园区公交站点布局,即将增加园区至街道和市区公交线路。加快保障房建设,建成294套、共2.73万平方米滨海人才公寓,推进712套、共3.46万平方米状蒲片人才公寓和大学生公寓建设,完成1396套、5.3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开展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创新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园区”创建工作,一些历史信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省开发区首家综治协会正式成立。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三项指标保持零增长。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总体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建设“三生”相融的温州滨海新区这个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兴区”、“环境立城”战略,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在加大有效投入上下功夫。“十二五”期间“双十工程”总共投入462.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50亿元。加快运作政府融资平台,变财政投资为政府投资,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二是着力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注重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关联企业配套,大力发展新能源、光电通信、先进装备制造业、关键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科技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3个街道“一街一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全市产业集聚发展龙头。三是着力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深入实施“绿满园区”行动,加大街区化改造力度,以绿化优环境,以环境促发展。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四是着力在统筹发展上下功夫。以温州“1650”大都市区总体框架为指导,按照“一核、三片、五组团”的空间布局,实行区街一体规划设计,以“村房两改”、拆违工作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我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工业总产值增长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增长40%,投资率超72%,其中工业性投资超50亿元,增长5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5%。

  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拓展空间抓吹填筑平台。积极参与“瓯飞”工程建设,用足“海域直通车”政策,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构筑发展平台。当前重点要推进天成垦区4900亩吹填工程建设。我们要严格落实工程投资、安全质量和工期三大控制,以高标准、快进度,推进吹填造地步伐,力争在2012年完成天成垦区造地任务70%以上,吹填造地3000亩以上。同步开展招商选资,及早谋划天成片项目引进工作,让造出来的土地尽快发挥作用。

  (二)围绕扩大投资抓项目促进度。“双十工程”2012年计划投入61.13亿元,其中“十大建设工程”计划投入46.4亿元,“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投入14.73亿元。一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加快项目前期,力争总投资额匡算28亿元的大罗山隧道工程开工建设。要实施项目攻坚,金海(丁山)市政工程经五路标和东标竣工,西标完成65%,北标完成60%,尽快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加快核心区功能配套项目建设。要按照“建区”向“造城”转变的要求,同步跟进物流园区、金海湖公园、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增强新区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三是加快民生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方面投入,着力推进文教卫体、市民中心、污泥热电、污水处理、客运交通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四是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认真实施正泰、中光科技、上力叉车等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推出建设用地2500亩,其中推出2000亩以上用地对外招商,新增20个以上重点项目入园。强化项目履约责任,督促每个在建项目,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保证按时竣工、按时投产、按时达产,争取经济拐点在明年下半年出现。

  (三)围绕培育产业抓增量优存量。针对发展效益较低的现状,坚持增量投入和存量优化并重,在用高水平的增量激活和带动存量优化调整的同时,针对滨海园区土地利用率较低,实施“挖潜提质”专项行动,力争滨海园区存量经济增长30%以上。坚持大项目带动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并举,着力实施“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20”工程,即培育发展20家产值2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同时,对于成长性、科技型、规模型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整合重组、扶持服务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海城以水暖洁具为主导、天河以民用电器为主导、沙城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围绕环境建设抓绿化上水平。一是着力推进绿量上台阶。加快区街绿化、城市绿道、公园游园、苗圃基地建设,今冬明春计划新增绿化面积102.3公顷。二是着力推进绿化上档次。以打造精品的意识,切实抓好金海湖公园建设,努力打造开发区绿化“名片”。依托山、河、湖、海的自然环境,提高金海经五路绿化美化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城市出入口精品亮点工程。启动明珠路、滨海一道特色化街区改造,推进中横河主题文化长廊、人民河休闲景观建设。三是着力推进绿化管理上水平。统筹抓好城乡绿化美化工作,着力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继续以“零容忍”理念,发动广大群众举报,群策群力,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五)围绕城乡统筹抓“两房”惠民生。以“村房两改”为统筹城乡建设主抓手,结合村二产留地“供而未用”、拆违、大罗山环山公路建设等工作,尽快做好托管街道“村房两改”的控规、修规编制工作,加快海城梅岗社区、天河新河等农房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延伸各类公共服务、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激发“村房两改”的积极性,明年农房改造任务突破10%,加快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

  (六)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强保障。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对每一项工作做到有目标要求、有进度安排,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压力级级传递。要破解难题强保障,特别是要通过项目包装融资、开发土地筹资、国有资产融资、推进企业上市等多种手段,倾力破解资金难题,为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要优化服务促发展,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在提振发展信心上下功夫,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总之,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各县市区好经验、好做法,打开视野找差距,创新思路想办法,埋头苦干抓落实,凭效果论英雄,用行动当语言,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编辑: 吴昊】

更多>>政策文件

更多>>考核排名通报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温州市考绩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8417号-1 温州网技术支持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500号 邮编:32500 邮箱:wzsk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