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督考网 > 互看互学

文章正文

“互看互学”活动永嘉县汇报材料

永嘉县代县长 娄绍光

2011年12月07日 23:31:43    来源:温州督考网    字体: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强化投入这条工作主线,集中精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环境优化等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重点指标完成良好。主要表现为“二快、三优、五稳”。“二快”即GDP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最快,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40.5%。“三优”即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收入、财政收入三大结构不断优化,1-9月份,以工业、房地产等为主导的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8.4%,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4.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从去年的2.29下降到2.21;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1.7%,地方可用财力持续增长。“五稳”即工业总产值、全社会用电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项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第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坚持以“双十工程”为引领,狠抓政府主导性基础设施建设,1-10月份,“十大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5.2%;“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5.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3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4.2%,其中楠溪江供水工程提前实现应急输水,41省道沙头至上塘段改建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瓯北高级中学等8个项目均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第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产业转型成效显现。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完成桥头林福、乌牛岭下两大新区规划编制,国家阀门质检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新增“中国五金饰扣之都”金名片,奥康鞋业荣获全国质量奖并通过中国证监会上市审核,新增企业集团6家。全县53家先进设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制造企业,产值规模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单位土地、单位电耗产出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2.9倍和4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瓯北商务中心、九丈甸园、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楠溪山居酒店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10月份楠溪江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3%和18.4%。节能降耗进展良好,全县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二是城乡统筹进程加快。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38个乡镇调整为10个中心镇和8个街道,建立了3大功能区。农房集聚改造强势推进,建成县、镇两级投融资平台,第一批15个农房集聚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566.7亩,可集聚安置6008户、19226人,目前已开工建设4个。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完成中心镇“1+X”空间布局规划编制,117个农村新社区全部挂牌运行。积极推进“三分三改”,桥下镇京岸村在全市率先完成股改试点,试点扩面工作已全面推开。三是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拔钉破难”大行动,深入推进“三县三城联创”,去冬今春绿化造林17314亩,完成市定任务的126.4%,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0.45提高到12.1平方米;1-10月份,清理转而未供土地3930.6亩,拆除违章建筑25.6万平方米,全县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6.6%和81.5%,预计能够创成省级生态县和省级卫生县城。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按照我县“十二五”发展总体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2012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为:GDP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1%以上,超过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超过150亿元,投资率超过6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1%以上。为此,重点是打好“四大会战”:

  1、打好项目建设攻坚大会战,力促投资高位增长。一是突出大项目引领。牢牢把握和对接国家、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取向,谋划实施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12年,全县初步安排重点工程47项,计划总投资183.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81亿元;初步确定瓯江北岸防洪堤瓯北东西段工程等10个项目为2012年“十大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39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5亿元;初步确定瓯北高级中学等10个项目为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95亿元。二是强化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巩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民资利用方式,强化内外永嘉人互动机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农房改造代建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农房改造等领域,力争民间投资比重稳定在70%左右。三是力求高效率建设。继续保持“拔钉破难”高压态势,突出抓好事关工程进场、事关安全生产、城乡主要节点、拆后可续建、顶风违建五类重点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战果。牢固树立“开工就是硬道理”的理念,着力破解政策处理、项目审批、材料供应等难题,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提前竣工、发挥效益。

  2、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战,力促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平台。三江国际性休闲商务区重点是依托三江新城开发,全力推进三江标准堤、238亩安置房项目建设,切实做好三江大道、楠瓯大道、港头中心河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以上;瓯北现代物流区重点是结合市域铁路建设,合理规划利用温州客运北站站场资源,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型和城乡连锁配送型两大物流体系;楠溪江生态旅游区重点是以组建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委会为契机,整合部门职能,理顺管理体制,积极谋划枫孤溪旅游服务大平台,加快建设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芙蓉山庄、楠溪山居酒店等接待设施,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核心城市商业中心区重点是推进瓯北商务中心、上塘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和特色街区规划布局;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重点是抓好永嘉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争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实质性启动桥头林福、乌牛岭下两个新区建设,引进和落地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是推进“5212”工程建设,使我县传统农业得到根本性改造,加快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积极实施“优二兴三”战略。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建成国家阀门质检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工程。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不动摇,大力培育楠溪江休闲度假旅游业,实质性启动中心城区“优二兴三”试点工作,楠溪江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8%,三产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切实强化扶持政策措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节能减排倒逼两手抓,整合“工业转型升级、财政科技经费、服务业发展”三大财政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大企业个性化扶持措施,着力推动企业上市、整合重组和“零土地”技改。进一步推进银企和银项合作,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5亿元以上。

  3、打好城乡统筹改革大会战,力促城乡一体发展。一是加快构筑“一核两区”。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加快上塘-瓯北核心城区建设,突出上塘政治文化中心和瓯北经济中心地位,创新实施“一城突破”战略,加快建设县城体育“两馆”、永建路北段A区旧城改造、城关农贸市场改建、阳光大道东向延伸一期和西段延伸工程、瓯北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桥头、桥下两个中心镇按照融入瓯江北岸新城区的发展目标,继续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通过谋划建设瓯江北岸景观大通道(桥头至乌牛)等工程,逐步与核心城区实现联体发展。楠溪江两岸8个中心镇重点是挖掘生态宜居优势,依托诸永高速公路、41省道、41省道南复线等交通主干道,促进人口和产业等要素集聚,通过一批生态重镇、旅游名镇、农贸集镇的建设,加快打造楠溪生态休闲区。二是全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按照“三级联跳、一步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房改造政策和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第一批15个农房改造集聚项目,认真抓好第二批项目规划布点,实现转移1.12万户3.58万人,完成农房改造投资16亿元,争取省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0亩以上。三是联动推进“三分三改”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分三改”,确保80%的村完成农村股改任务,探索建立实有人口综合管理新体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置换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等城乡土地优化配置机制。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在今年搭框架的基础上,深化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确保上提下放的72项便民服务事项落实到位。

  4、打好“三县三城联创”大会战,力促人居环境优化。按照联创时序目标,抓好年度创建工作。一是全力创成省级文化先进县。坚持文化引领、文化惠民、文化创新,加快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县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中心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度挖掘瓯越文化和耕读文化内涵,定期举办旅游文化节、武术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永嘉特色文化品牌。二是全力创成省级文明县城。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拆违治乱、交通秩序、丧葬陋习“四大整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16小时保洁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全力创成省级园林县城。抓好今冬明春绿化工作,超额完成1.68万亩市定任务。启动实施上塘城区亮丽工程和屿山“显山露水”工程,加快乌岩山城市公园、绿嶂山森林公园建设,确保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和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

【编辑: 吴昊】

更多>>政策文件

更多>>考核排名通报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温州市考绩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8417号-1 温州网技术支持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500号 邮编:32500 邮箱:wzsk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