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督考网 > 互看互学

文章正文

“互看互学”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汇报材料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12年12月05日 10:07:05    来源:温州督考网    字体: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全区上下抢抓机遇,破难攻坚,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统筹、环境建设等三大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1-10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43.65亿元,同比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35亿元,同比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11.2%;各项重要目标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一是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任务90亿元(原定目标100亿元,因职教基地调整置换核减投资指标10亿元),其中列入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项目34个、计划投资32.5亿元。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目标的74.8%,完成市本级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的75.6%,完成2012年度“双十工程”投资任务90.5%,占全区投资总额的82.1%。投资结构逐步趋优,完成工业性投资36.03亿元,占比53.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13亿元,占比41.7%,体现了产业新区、工业龙头带动的区域特色。特别是推进了3批次、共61个、总投资185.6亿元项目的集体投产开工奠基。狠抓项目履约责任,正泰电器、华润雪花等一批大项目加紧建设,金海园区个别入园项目即将结顶,滨海一道19个工业项目基本竣工,部分投产。强化基础支撑,金海园区11800亩市政基础设施进展顺利,天成4900亩吹填造地年内可供地3500亩,比原计划多供地500亩。

  二是狠抓实体经济发展。今年我区要推出工业供地1500亩,完成温商回归到位资金1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800万美元,监管帮扶10家亩均税费最低企业。我们强化招商引资,推出工业用地挂牌1280亩,引进项目42个,其中温商回归到位资金11.13亿元,完成率79.5%,合同利用外资3242万美元,完成率72%,实际到位外资2356万美元,完成率62%。积极落实“扶工兴贸”十项举措,新增厂房面积92.5万平方米,新增市场主体2736户,其中个体工业1230户,已帮扶亩均税费最低企业39家。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实施滨海园区闲置厂房统一招租,消化闲置厂房40万平方米,入租项目51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降低率6.17%,加强与哈工大、浙大等大院名校合作,积极引进武汉楚天激光等项目,激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强化用地保障,1999-2009年转而未供土地清理3102亩,完成率71.1%;2010年转而未供土地清理464亩,完成率90%;供而未用土地清理2968亩,完成率61.5%;用而未尽土地清理928亩,完成率92.3%。

  三是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按照年度任务,我区新增农房集聚率5%以上,股改、地改的比例80%以上,社区规范化建设达到100%。针对我区城乡统筹工作底子薄弱、进度滞后的状况,我们列出时间表、任务表和责任表,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各项工作逐步赶上。截止目前,3个农房集聚点、总用地9.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设计户数1272套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集聚率4.05%,争取11月底完成5%目标。全区42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股改地改工作,完成率达100%。15个新社区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100%,落实“五个凡是”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向社区延伸。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有所遏制,计划生育率为84.9%,性别比为100:122.2。

  四是切实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做好机构“三定”工作,理顺管理体制,选拔任用了一批中层干部,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勇于攻坚克难,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硬环境。今年我区拆违任务60万平方米,去冬今春绿化任务132.22公顷。我们深化“违必拆、六先拆”工作,拆除违章69.88万平方米,完成率116.5%,自我加压,新增拆违40万平方米;完成111条无违建道路创建,推进“河河通”畅通河道26条。创新绿化建设分级负责模式,去冬今春新增绿地面积142公顷,全力做好今冬明春绿化工作,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7平方米,其中滨海园区达到29.43平方米。加大环境污染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铺开“青山白化”整治大行动,拆除新修和新建私坟276座。深入推进“平安开发区”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实施基础防控“警灯工程”,集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平安考核扣分逐月减少,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工作高度重视,今年陈书记、陈市长及市四套班子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大都市新城区功能定位、目标方向和总体要求。因此,2013年是我区统筹拓展提升关键之年,我们将围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为抓手,拓展东部金海园区,提升中部滨海园区,优化西部3个街道,促进要素在更广阔的地域内聚合、集散、调配,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示范区,成为招才引资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滨海新城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举措:

  (一)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求突破。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抓住实施“两海两改”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机遇,以温商回归为主线,坚持外资民资国资齐上、一产二产三产并进,广泛联络、精心包装、上门招商,突出抓好温商、国企、央企和世界500强大项目招商,积极争取国家战略产业和海洋产业项目在开发区布局投资。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健全服务机制,对投资者的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力争引进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个、世界500强项目1个,制造业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二)在扶工兴贸上抓落实创特色。围绕振兴实体经济,以贯彻落实“扶工兴贸”十大举措为抓手,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转型升级提质,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产学研平台和品牌建设,推进“三保”倒逼,淘汰一批低产高耗多排企业。实施要素开发增效,继续做好土地二次开发文章,加大闲置厂房统一招租力度,在今年已消化闲置厂房4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挖潜。实施金融服务保障,推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中小企业统贷平台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补助贴息政策,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三)在功能拓展上抢时间抓进度。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新区建设与街区改造。一方面,加快完善新区城市功能。在空间拓展上,坚持边吹填造地、边招商开发,5月份前完成天成4900亩吹填造地,同步跟进市政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向精细管理要效率,按照统一布局、分块建设方式推进,确保8月份前全面完成金海11800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功能配套项目建设上,推进金海园区3.2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加快完善市民中心、金融中心、人才公寓、客运中心等配套功能,大力提升开发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辐射带动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三分三改”,全方位推进区街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接,尽快建成连接城乡、覆盖社区的交通网络。以农房集聚为突破,推进街区连片保障房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努力将滨海大道西部建设成为开发区城市组团。

  (四)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见实效。2013年,我区“双十工程”计划总投资107.43亿元,其中“十大建设”工程计划投资87.8亿元,“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投资19.63亿元。我们要下大力破除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种难题:一是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拟发行开发区债券10亿元,预计年内获批;通过BT、一级土地共同开发模式融资、推进开发土地筹资,多渠道为开发建设筹集建设资金。二是改革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库建设,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对各项重点项目全力支持、主动服务,推进项目快审、快批、快通过。强化投资主体责任,狠抓过程管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三是推进全方位开发开放。进一步开放规划、开发、建设、投资市场,吸引一批国内外战略合作者,让有实力、有信誉、有长远眼光的开发商投资开发区,加快提升新区建设品质和品位。

  三、表态发言

  在西部后发崛起、周边竞相发展的态势下,全市“互看互学”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找准了差距。我们决心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在确保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敢于担当、勇于加压、奋起直追,争取明年取得更大的进步,以实际行动谱写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一)学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引领落实。面对各地竞相发展态势,开发区发展已经没有退路。我们要以这次“互看互学”活动为契机,虚心学习杭甬绍筑四城和兄弟县(市)区的发展经验,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努力树立加快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思路,围绕加快开发区统筹、拓展、提升,敢与快的比速度,敢与强的比干劲,努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平台,切实以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抓项目、强投入,突出重点推进落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突出抓投入、抓统筹、抓环境三个重点。抓投入,就是要以“双十工程”建设为总抓手,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力争达到150亿元,增长40%以上,投资率超60%,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抓统筹,就是要千方百计推进农房集聚建设,全力以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社区延伸,公共服务向社区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抓环境,就是要坚持拆绿结合、建管并重,扎实推进“六城联创”工作,确保取得新突破、明年见成效。

  (三)抓队伍、重保障,建立机制保证落实。我们将从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强化抓落实的保证。特别是要实行全员考绩,完善干部退出机制,拓宽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渠道,进一步激活干部活力。实行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名牵头领导、一个推进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力争在核心项目引进、审批上先人一步,在核心项目培育、产业布局上快人一拍,增创管理服务新优势。

  各位领导,同志们,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以一往无前、知难而进的斗志,坚决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期望。

【编辑: 张瑶】

更多>>政策文件

更多>>考核排名通报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温州市考绩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8417号-1 温州网技术支持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500号 邮编:32500 邮箱:wzsk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