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督考网 > 互看互学

文章正文

“互看互学”活动泰顺县汇报材料

中共泰顺县委 泰顺县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05日 10:02:38    来源:温州督考网    字体: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要素保障不足、维稳压力巨大等因素影响,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总体发展水平走在了全省重点欠发达县的前列。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5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7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41元,增长12.8%;1至10月,实现财政总收入5.74亿元,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2亿元,增长10.1%。主要工作情况:

  (一)“三大举措”抓投资。举全县之力推进“双十工程”建设,1至10月完成限上投资29.59亿元,增长79.2%,前三季度投资率70.8%。一是抓平台建设。围绕新城建设、旅游发展、交通能源、民生设施等发展重点,以功能区为载体,搭建起县城新城区、旅游度假区、“四园一基地”、“农业两区”等发展平台。二是抓招商引资。先后出台“1+11”系列文件,包装推出招商项目68个,至10月份,共引进项目36个,签约12个,实际到位资金6.43亿元;累计引进农业招商项目17个,引导5亿工商资本进军农业。三是抓破难攻坚。全面开展破难攻坚“六大行动”和未开工抓开工、政策处理“两大会战”,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592亩、专项清理1721亩、立项垦造耕地10856亩;成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已代建6个项目;完善项目建设“六个一”机制,确保项目在步步紧逼中快速推进。

  (二)“三大提升”抓产业。一是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全力做好“基地、品牌、特色”文章,建成“农业两区”项目29个,发展观光采摘农业8000亩;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9家;打响“三杯香”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品牌价值达6.56亿元。二是提升生态工业发展水平。坚持适度、适宜发展工业,构建和推动“四园一基地”建设,五大平台新增意向入园企业25家。以打造“建筑强县”为抓手,积极培育建筑业支柱产业,前三季度建筑业产值67.9亿元,增长19.68%。三是提升生态旅游业发展水平。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以争创省重点旅游区为目标,围绕“廊氡”、“乌飞”两大板块和“泉桥山水石”五大品牌,全力推进廊桥文化园等10个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主业化进程。1至10月,全县接待游客127.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6亿元,分别增长23.8%、23.7%。

  (三)“三大改革”抓统筹。一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299个村居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完成率100%;在全市率先成立县、镇级农合联,实现乡镇农合联全覆盖;创新村级(社区)财务中介代理制,295个村(社区)财务委托中介代理;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等23个农房集聚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农房集聚改造4777户,搬迁3719户,集聚率4.7%。二是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全面实施“1+12”改革配套政策,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中心镇经常性收入超收部分和土地出让金“两个100%返还”政策,全面推进中心镇“八个一”载体建设。三是推进社会管理改革。构建起“1863”城乡发展格局,完成63个农村新社区干部专职化配备,强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8个“一站式”社区便民服务大厅,390项事权下放到乡镇和社区。

  (四)“三级联创”抓环境。坚持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创,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幸福家园。一是深化“五创六联”活动。提前创成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2个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乡镇完成创建申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技术核查;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通过复评验收。二是深化“美丽乡村”创建。以“四美三宜”为要求,以“四大工程”为抓手,以“三沿整治”为重点,创成“美丽乡村”24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18个,我县获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进县称号。三是深化综合环境整治。加快垃圾、污水处理“两张网”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开展珊溪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畜禽养殖栏舍2.57万平方米,确保温州“大水缸”饮用水安全;拆除违章建筑20.8万平方米;县城新增公园绿地221亩,全县城镇绿化40.5亩,村庄绿化208亩,山体绿化5206亩;建设交通、森林等绿道39公里。

  (五)“三大保障”抓民生。一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今年县人民医院、县公共卫生大楼、县体育中心、县科技文化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等五大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各中心镇幼儿园、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县职教中心二期工程等全面推进。二是强化创业就业保障。全面实施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大类34个特扶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9070人,转移就业22766人;创新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模式,建立互助社23个,累计借出资金831.41万元。三是强化社会安全保障。坚持把立人事件处置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积极稳妥做好清产核资、项目处置、债务清退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目前已完成第一次债务清退,社会面总体平稳。全力做好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政治活动期间社会安保和信访维稳工作,顺利实现“零进京”上访,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二、下步思路举措

  2013年,我县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泰顺”为目标,以“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生态创建年”、“基层基础年”活动为抓手,深化发展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大力营造项目大推进、环境大打造、农房大集聚、旅游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泰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紧抓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抓项目投资不放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紧抓“双十工程”建设。围绕新城开发、交通能源、旅游发展、文化创意、民生事业等五大投资重点,安排“十大建设工程”项目105个,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增长40%以上,投资率争取100%。二是紧抓重大项目前期。落实“专班、专款、专案”,全力抓好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大自然庄园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三是紧抓项目建设保障。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机制和服务机制,全力破解土地供应、资金配套、项目审批、政策处理等难题,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一是项目招商。依托功能区、度假区、新城区、产业园等发展平台,坚持农业、工业、旅游业齐招商,包装推出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引进项目30个以上,投资额11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二是亲情招商。充分发挥泰商优势,引导在外泰商、知名企业、社会资本进驻泰顺,促进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归。三是环境招商。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三)紧抓城镇建设不放松,加快人口集聚步伐。一是开发新城区。计划投资13亿元,全面加快廊桥大道等市政配套建设,加大社会投资推进城南商贸城、茶文化城、万洋华府、新府公寓等商贸商住项目,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温州都市副中心和县域中心城市。二是培育中心镇。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加快城镇保障房建设,新增农房集聚率5%。三是打造新社区。围绕社区“扁平化”管理,加快社区规范化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确保所有社区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提升服务功能。

  (四)紧抓生态建设不放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一是上下联动抓创建。在“五创六联”11项创建目标中,2013年要创成(达标)3项,分别是国家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体育强县;创建美丽乡村20个。二是多措并举抓整治。按照“村点出彩、沿途美丽、面上洁净”的要求,实施“千百工程”和“四边三化”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拆违绿化等专项行动,着力营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乡优美生活环境。三是以人为本抓提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突出抓好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村镇居民文明素质。

  (五)紧抓民生改善不放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实施“基础配套提升”计划。全年安排“十大民生工程”项目30个,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迁建、仁爱医院、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一批新建续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实施“民生扶贫开发”计划。继续落实三年特扶项目,完善扶贫机制,加大帮扶力度,深化农民知识化工程,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实施“社会和谐保障”计划。按照“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思路,继续推进平安创建,做好立人集团事件处置后续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表态与承诺

  前段时间的“四地考察”和这几天的“互看互学”,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也看到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作为欠发达山区的泰顺,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奋力开创泰顺发展新局面。下面,我代表县四套班子作表态:

  第一,谋大求快,再绘发展新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领先、发展指标增速领先、欠发达县发展水平领先”为要求,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谋划我县长远发展。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发展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大投入大建设支撑经济大发展。坚持“总量不足速度补、条件不足干劲补”,继续保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第二,扬长补短,再创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不动摇,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和排头兵。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科学发展路子。按照“旅游主业化”的要求,把泰顺打造成著名的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

  第三,提速提效,再造发展新环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机制体制创新,落实并联审批、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审批代建“五大机制”,全面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机制创新凝聚合力、增强内力、激发活力。坚持以“考绩法”、“绩擢法”为指挥棒,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确保各项工作成效超于预期、快于同期、优于前期,全面形成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

【编辑: 张瑶】

更多>>政策文件

更多>>考核排名通报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温州市考绩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8417号-1 温州网技术支持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500号 邮编:32500 邮箱:wzskjb@163.com